日本研究人员宣布发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良方”

2017年11月28日18:49:39科学探索1,652阅读模式

探索网11月24日报道 日媒称,日本京都大学21日宣布,一组日本研究人员利用来自患者的干细胞发现了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一种新的药物组合,据信这种蛋白在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据《日本时报》网站11月22日报道,这一发现同日发表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网站上,科学家们相信其研究成果让他们向最终找到一种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迈出了令人鼓舞的一步。

为进行实验,研究团队利用包括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内的人的细胞培育出所谓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然后在体外进行培育以复制患病的脑组织。研究人员培育脑皮层神经元所用的iPS细胞来自三类人:5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4名偶发性(即没有家族病史)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4名健康人,随后他们在培育出的组织上试用了1258种药物,确定减少β-淀粉样蛋白含量的最有效方法是结合使用三种现有药物: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溴隐亭、用于治疗哮喘的色甘酸钠和用于治疗癫痫的托吡酯。

研究团队称,实验表明,同时使用三种接受测试的药物后,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累计减少了30%以上——大脑中过量生成β-淀粉样蛋白据称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组合显示出明显、强大的”效用,且“有望用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京都大学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教授井上治久表示,希望该组合能比现有的治疗方案更有效。他在发给《日本时报》的电子邮件中说:“现有药物长期以来一直很安全,我希望能充分利用现有药物的优点。”

报道称,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以记忆力丧失为特征的渐进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千万人,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治疗办法。同时它也是最常见的痴呆症,而痴呆症涉及各种各样殃及大脑的症状,包括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记忆力丧失和判断力受影响。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2015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估计为4680万,这个数字到2050年可能将增至1.315亿。

【延伸阅读】英媒:新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或可通过输血传播

探索网11月2日报道 英媒称,担心阿尔茨海默症可能通过输血和外科手术器械传播的忧虑与日俱增,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证据。现在,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蛋白可能在共享供血系统的实验鼠之间传播,引起大脑退化。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0月31日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克雅氏病(即疯牛病)这类朊病毒病知道:发生折叠错误的蛋白会传播脑部疾病。比如,变异的克雅氏病可以通过肉类产品或输血感染所谓的朊蛋白。

报道称,与克雅氏病一样,阿尔茨海默症也涉及到蛋白发生折叠,即β-淀粉样蛋白。有证据表明β-淀粉样蛋白可能像朊蛋白一样传播。大约50年前,很多发育障碍患者使用的生长激素是从尸体中获取的。很多接受者后来得了克雅氏病,因为这些尸体携带朊病毒。但是,几十年后,验尸中发现这些患者中有人的大脑也形成了阿尔茨海默症斑块,虽然当时他们才51岁或更年轻。

报道称,从事这项研究的团队认为一些医疗或外科手术流程也许有风险。

目前的研究发现,当健康实验鼠与携带阿尔茨海默症斑块的实验鼠连为一体时,健康鼠的大脑中最终也开始形成β-淀粉样蛋白斑块。当这些斑块以这种方式在健康鼠大脑内形成时,其大脑组织就开始死亡。

报道称,这说明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可通过血液中的β-淀粉样蛋白进行传播。该研究项目主管、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宋伟宏(音)说:“这种蛋白可以通过一只相连的实验鼠体内进入(另一只鼠的)大脑,并引起神经退化。”

宋伟宏的研究小组使用的实验鼠是携带了人类版本的β-淀粉样蛋白基因,因为老鼠本身不会得阿尔茨海默症。这种基因导致老鼠形成了类似人脑中所见的斑块,并表现出同样的神经退化模式。

(2017-11-02 14:56:55)

【延伸阅读】英媒:眼部检测可发现阿尔茨海默症

探索网8月21日报道 英媒称,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眼部检测可在症状出现前20年就发现阿尔茨海默症。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18日报道,洛杉矶的研究人员试着让16名病人做了这种眼部检测。

专家们说,有关发现是迄今为止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最大的突破之一,它首次表明我们有望找到一种划算的非侵入式检测手段。

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美国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医生马亚·科洛纽-阿马维说:“这些发现表明,视网膜可以成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可靠信息来源。”

科洛纽-阿马维说:“分析视网膜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具有可重复性。这让我们能监视病人和他们疾病的发展状况。”

大约10年前,正式诊断某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唯一方式是在此人死后分析其大脑。

近年来,医生能通过对活人大脑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来识别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迹象。

然而,PET很贵且是侵入式的,因为病人需要注射放射性示踪剂。

为将自己的非侵入式眼部检查手段转化为适用于人类的技术,科洛纽-阿马维的研究团队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合作。

研究人员对16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病人喝下一种包含姜黄素的溶液。姜黄素是香料姜黄中的一种天然成分。

姜黄素会让视网膜中的淀粉样蛋白斑“亮起来”,并被研究人员检测到。

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检测结果同利用常规侵入式检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一样准确。

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基思·布莱克说,有关发现为尽早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症带来了希望。

布莱克说:“我们希望,这种眼部检查能用来尽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症,以便于通过用药和改变生活方式来干预和改变病程。”

(2017-08-21 14:24:54)

【延伸阅读】新研究揭秘阿尔茨海默症致病蛋白 或有助于研发新疗法

探索网7月7日报道 英媒称,科学家们首次展示了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缠结的τ蛋白纤维的原子结构,并称这可能有助于研发这种疾病的新疗法。

路透社7月5日报道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利用一种被称作低温电子显微镜的技术,详细绘制了从一名死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大脑中提取的τ纤维。

阿尔茨海默症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征是两种异常蛋白在大脑中形成损伤或团块。τ蛋白在神经细胞内部形成丝状纤维,β-淀粉样蛋白在外部形成丝状纤维。

在健康的大脑中,τ蛋白通常可以帮助脑细胞运转,但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τ蛋白会在细胞内缠结。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舍尔斯·舍雷斯说:“了解τ蛋白的哪些部分对于丝状纤维的形成很重要,关系到药物研发。”

他说,因为很多制药公司正在使用τ蛋白的不同部分来测试潜在药物对丝状纤维形成的影响,所以这项新认知“应该会大大提高这些测试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据未直接参与研究的专家称,未来的事实将证明这项研究的发现极其重要。

英国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研究负责人詹姆斯·皮克特说:“这项研究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药物设计的新时代。”但他指出,从这个发现的早期阶段到研发出新药可能需要10至15年时间。

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教授约翰·哈迪说,这项工作是“将帮助我们了解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的“壮举”。

(2017-07-07 13:48:20)

【延伸阅读】德媒:新研究获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或有药可治

探索网9月6日报道 德媒称,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沉积物的办法。这是否是一个突破?阿尔茨海默症将有药可治了吗?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4日报道,对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新疗法燃起了人们对治愈这种疑难病症的希望。这种疗法似乎可以减少患者大脑中的主要致病因素蛋白沉积物。据美国和瑞士科研人员在《自然》专业杂志上刊登的研究报告, 新疗法也减缓了大脑衰退的进程。

报道称,研究人员对165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分两组进行了试验。一组患者服用安慰剂,另一组每月服用一次“Aducanumab”抗体。这种抗体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典型的蛋白沉积物。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特征,如记忆力减退以及语言和思维障碍出现之前,患者大脑中已经沉积了一种淀粉状蛋白斑块。确切地说叫作:β淀粉样蛋白斑块。

经过长达一年的观察,其中一组患者的蛋白沉积物明显减少。而且,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也比另一组服用安慰剂的患者明显缓慢。但研究人员认为新抗体对认知功能的积极作用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查。

报道称,不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淀粉样蛋白的假设以及继续研究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抗体的正确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德国中心(DZNE)的阿尔茨海默症专家哈斯(Christian Haass )说,早前的研究结果虽然也找到了清除大脑蛋白沉积物的可能性,但是却无法挽回失去的记忆或者稳定记忆力。与此相比,此次研究成果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确定减少蛋白沉积物与稳定记忆力息息相关。这当然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哈斯说,这无疑是在该领域取得的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进展。因为这项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抗体疗法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是有效的。抗体疗法可以维护记忆力。哈斯认为,尽管如此,称其为“突破”还为时过早。这是一次很小规模的试验,但绝对是第一次对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记忆力至少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报道称,此前的多次试验表明,阿尔茨海默症早在记忆力减退之前就已经发病,因为蛋白沉积物已经在更早的时候形成。如果想阻止病情发展,患者必须及早治疗。如果在记忆力明显衰退时才去看医生,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治疗已经为时过晚。

(2016-09-06 00:11:00)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科学探索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18小时、24小时、36小时,72小时不睡觉,身体会有怎样变化?英国《每日邮报》详细报道了熬夜后大脑和身体内部产生的变化,正是这个「连锁反应」过程,导致了身体在第二天的一系列“混乱”。 18小时不睡:...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科学探索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亚马逊热带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又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占地700万平方公里。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科学探索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2024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据媒体报道,《自然》杂志近日预测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从发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到量产抗病蚊子,这些重大事件将塑造科学研究的未来。 1,GPT-5有望亮相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