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并没指定接班人 谁把蒋介石推上权力高峰

2017年4月26日23:10:47历史解密1,890阅读模式

下一个将是中山舰事件,又是一石三鸟。蒋介石将这后一个一石三鸟推了7个月。国民党被鲍罗庭由一个松散的组织造就为一个虎虎有生气的组织,在这个组织的全部力量转到自己门下之前,他还需要鲍罗庭的力量和影响。鲍罗庭的话在汪、蒋、鲍三人之中,仍然起决定作用。西山会议派攻击他将鲍罗庭“禀为师保,凡政府一切重大计议,悉听命于鲍”,“甚至关于党政一切重要会议,概由鲍召集于其私寓,俨然形成一太上政府”;他不但不在意,反而说作为总司令,只有法国福煦元帅的地位可同鲍罗庭相比。他反复引用孙中山曾说过的话:鲍罗庭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因此,追随鲍罗庭就是追随孙中山。他相当客观地把他的擢升归于鲍罗庭的政治提拔及俄国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

他在等待时机。

时机来临了。

第二次东征大捷使蒋介石军功威名如日中天。返归广州途中沿途男女老幼观者如堵,道为之塞;至汕头盛况达到空前:社会各团体整齐列队欢迎,民众簇拥,万头攒动;一路军乐悠扬,鞭爆哔剥,工会前导,次枪队,次步兵,次汽车,卫队为殿,连孙中山当年也没有如此之风光。

广州的汪精卫、谭延岂、伍朝枢、古应芬、宋子文联名电蒋:“我兄建此伟功,承总理未竟之志,成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东征功成,省中大计诸待商榷,凯旋有日,尚祈示知,是所祷企”。

国民政府要员站成一列,以前所未有的谦恭,向军权在握的新秀蒋介石致敬。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

1926年1月广州举行国民党“二大”,到会代表256人,选举中执委时,有效票总数249张,蒋介石得票248张,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这就是蒋介石后来说的,21岁入党到40岁当上中央委员,相距了20年之久。

这一年蒋介石40岁。

会议代表中共产党员占100人左右,基本都投了蒋的票。

差的一票也许是他未投自己?起码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反而显得更加谦虚。

248强于249。

得票245张的宋庆龄在“二大”讲话赞扬东征胜利之后的广东形势:“此间一切的政治军事都很有进步,而且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

一句“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从宋庆龄口中说出来,便是最高的夸赞。

国民党“一大”连张入场券都未弄到的蒋介石,个人声名在“二大”达到顶点。

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出现一副对联,上联“精卫填海”;下联“介石补天”。

人们再也不记得还对什么人有过这种夸赞。

声名达到顶点后,他便动手了。

1926年3月发生“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又是一石三鸟。

这回打击的重点变成了中国共产党,苏联顾问团,还有汪精卫。

鲍罗庭恰巧不在。苏联顾问皆被软禁。再用“整理党务案”把鲍罗庭架空。共产党人也在“整理党务案”后被迫退出国民党中央和第一军。中山舰事件后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和苏联总顾问季山嘉被驱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说是陈独秀的对蒋让步“妥协政策”的恶果,但真相是事件发生后,当时正在广州的联共政治局使团长布勃诺夫在鲍罗庭的协助下亲自处理,妥协让步政策是他们强加给陈独秀的。布勃诺夫事后讲了6条理由,第一条就是怕“吓跑大资产阶级”,否则中共“无论如何不能现在承担直接领导国民革命这种完全力所不及的任务”。事后报告处理“三·二0”中山舰事件的报告中,布勃诺夫甚至认为中共只要做“保证这场革命彻底胜利"的苦力,不要去争领导权,否则“任何过火行为都会吓跑大资产阶级”,“造成广州政府的危机。最终加剧国民革命失败。”布勃诺夫的高参,当然就是鲍罗庭。布勃诺夫回国经过上海时,把他的态度告诉了陈独秀。陈独秀对事变情况一无所知,匆忙表态,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指令,认为蒋受右派挑拨中,“行动是极其错误的,但是,事情不能用简单的惩罚蒋的办法来解决”;应该“将他从陷入的深渊中拔出来”。共产党人退出国民党中央和第一军,竟然成了帮助蒋“从深渊中拔出来”。蒋介石的回报只是赶走吴铁城、孙科、伍朝枢等人,虽然这是蒋追求个人独裁所需要的,鲍罗庭却在1926年5月30日写给加拉罕的信中,十分得意地说这样的交换“使右派蒙受了比共产党人更大的损失……从右派手里夺走了他们用来反对我们的武器”。蒋介石打击的三方之中,只有汪精卫对“三·二0”中山舰事件保持着明白和清醒。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