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姐妹也应该加紧采取措施,争取本人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本无意于垂帘,但被慈禧这么一说,以为真的是事态紧急,便同意拟除掉八大臣的懿旨。慈禧得到懿旨之后,便联合在北京的奕。回京的途中,逮捕了八大臣。
宣布由本人和慈安太后亲身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慈禧虽然是皇帝的生母,但由于慈安曾经是正宫皇后,所以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虽然,慈安太后生性平和,很少干涉政事,朝政大权实际上操纵在慈禧的手中,但这种地位的差别还是为她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一丝隐患。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咸丰帝登基后于咸丰二年,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
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为“慈禧”,称慈禧太后。因慈安居信在紫禁城东路的钟粹宫,故称“东太后”,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一种说法,说慈安太后是由于和慈禧赌气自杀而死。据《清稗类钞》记载,祺祥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执掌朝廷的大权。慈安由于天性平和,不喜多问政事,所以朝政实际上是处于慈禧太后一人的控制之下。
但有一次,慈禧太后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处置政事。慈安太后便替代慈禧独自处置了一段朝政。但权利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以为慈安太后这是要夺取本人手中的权利。便说慈安“诬以贿卖嘱托,干涉朝政,语颇激”,致使慈安气愤异常,怨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探索网配图
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毒杀慈安说。这一说法有三个版本。一说见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之前,心知慈禧为人奸险,惧怕她日后仗子为恶。便密书一道谕旨留给皇后。说:“咨孝贞太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
彼果安分无过,当一直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着,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刻诛死,以杜后患。钦此。”慈安同慈禧垂帘听政之后,相处得还可以。到了1881年的一天,慈安太后突然对慈禧提起咸丰末年的旧事,慈安对慈禧提起本人还秘藏着咸丰密诏之事。
慈禧看后大惊,当即怂恿宅心仁厚的慈安将遗诏烧了。此后不久的一天,慈安正在荷塘边看金鱼,突然,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送来一盒点心。并说:“这种点心,西佛爷觉得好吃,不肯独用,送一点给东佛爷尝尝。”
慈安听了很高兴,当即尝了一块。谁知这天夜里慈安便暴病身亡了。这离慈安接见军机大臣才不过几个钟头的时间。更为奇怪的是慈安太后死后,并没有按照制度,先召军机大臣前来,再叫御医开方拿药。
并由军机大臣检查方药。也没让慈安的家人进宫验视。而是暴毙之后接着就收殓入棺了。所以人们揣测是慈禧在点心中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怕别人知晓,才会这么做。
还有一种说法说,说慈安由于杀掉了慈禧的得宠太监安德海,又抓住她和戏子私通。慈禧为遮盖事实,便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这一说法在《清宫琐闻》等野史之上记载很多。说于一次慈禧面前的得宠太监安德海出京替慈禧太后织办龙衣。
由于按照清宫的成法,太监不许出京城一步,如查出便立即就地正法。可安德海恃着慈禧太后得宠,不仅大摇大摆的出京,而且还在沿途大为招摇,骚扰百姓。山东巡抚丁宝祯听到这音讯后,慌忙奏于东太后慈安和恭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