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为什么四千英军就能干翻拥兵百万的满清?

2017年5月11日09:18:45历史解密812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鸦片战争中为什么四千英军就能干翻拥兵百万的满清?为什么面对四千英军,偌大的中国,竟然输了,而且还输得那么惨。

为什么清军明明数量庞大、中国当时综合实力不弱,清军完全有办法在初期战争失利后,采取固守等待劳师远征的英军出问题,即便做不到如阿富汗和埃塞俄比亚人那般,人人皆兵,誓死抵抗,浴血奋战,仅仅是拖着,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可是为什么清朝不那么干呢?

原因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竟是因为清朝比英国人更拖不起。没错,一个在本土作战的政府,比一个劳师远征,都已经爆发了疫情的外国军队还拖不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是因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朝代,这个朝代并不是由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建立的,而是一个满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这个朝代是靠血腥的屠杀,高压的政策来维持其统治的。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已经是一个水深火热的国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不久,中国就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白莲教起义,这已经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力量,清朝已经由盛入衰了。

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还能统治这个国家,竟是靠放纵统治阶级剥削百姓,扩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矛盾来维持其统治的。

说白了就是,清朝已经对官员贪污腐败、贪赃枉法、肆意勒索视而不见的地步,只要不激起民变,大清朝的官吏可以随意盘剥百姓,勒索商户。即便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那也是哀殍遍野。清朝的统治者,将利益让渡于官吏士绅阶级,然后通过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以维护自身的统治,然后再通过在满清入关时对汉人的血腥屠杀,在汉人面前树立了一个不可战胜的残暴形象,再加上思想上的控制,政治上的高压,迫使中国人,特别是汉人成为麻木的、贫穷的、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以维护自身的统治。

但是这种高压强迫政策,注定是不可能持久的。

1793年8月5日(清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三),马戛尔尼使团在天津登陆正式访华。英国人所了解以前的汉人王朝中,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是以孔子的理论来指导的国家,整个帝国就和一个大家庭那样亲爱和睦。统治者是“充满了仁慈”的,老百姓则是诚实而礼貌的,“服从长上,尊敬老人。哪怕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万千子民生活在祥和的环境中,可眼前被满清所奴役着的中国一下子就粉碎了他们对清廷的好感和对汉人的艳羡。

英国人对当时中国人的冷漠、缺乏人道主义关怀和公共观念也大为惊愕。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中,“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最后,英国人劝说自己船上的人开过去救援也得不到响应。

英国副使斯当东编辑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认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是“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的国度,而是一片贫困的土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斯当东男爵:“(清国)贫穷得令人惊讶,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会被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捡去吃”,所见的清国军队军着也如同“叫花子般”。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还是所谓康乾盛世时的中国,再经过四十多年的恐怖统治,期间还有一二十年的战争,可想而知到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国百姓,是生活得如何水深火热,可是当时的清朝实行高压恐怖统治,愚民教育、压制着百姓的思想,任由官吏盘剥百姓……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生怕有任何外来力量,点燃汉人百姓的愤怒,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清朝政府不敢打,为什么呢?他们好不容易架起了一个“大个子”,在汉人面前竖起了不可战胜的形象,真要打起来,已经腐败不堪的八旗兵就露陷了,汉人就要起来反抗了,事实上也是,在这不久后就爆发了差点要了满清命的太平天国起义。

慈禧为什么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清朝朝廷为何后来常说“保中国就不保大清”,他们要是继续打下去,也许能赢了英军,可是却会露怯啊,到时候他们失去的是整片江山,所以他们宁肯将领土将主权将利益让给“友邦”,也不愿意维护“中国”。毕竟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中国,大清是大清。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