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 为何与新大陆失之交臂

2017年5月12日09:04:58野史秘闻1,352阅读模式

哥伦布,四次航海,配备简单,但是他发现了令举世为之震惊的美洲新大陆,人们提及哥伦布,无不啧啧称赞。

但是,早于哥伦布航海八十七年,郑和也曾经七次下西洋。那几次航海,船队规模之庞大,船只种类之齐全,历次远航随员均达二万八千人以上,其中除了管理人员、杂务人员、航海技术人员等以外,也不乏行政官员和军事人员。这样的航海规模在当时是绝对空前,甚至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无人能及的。

探索网配图

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船队规模之大,船员之多,是哥伦布十倍百倍所不能及的,但结果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为什么哥伦布没有产生在中国?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沉思的问题,其实这里有几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郑和七次下西洋却与新大陆的发现失之交臂,是源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的扬国威思想。就像鲁迅先生曾经所说的,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外国人用它来做子弹抵御敌人,而我们本人却用来制造烟花;外国人用罗盘在航海中判断方向,而我们却用它来看风水。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大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商业利益,而后者,仅仅只是为了扬我国威。航海目的上的不同使得二者在航海中所注重的事物不一样,这是郑和未能发现新大陆的直接缘由。

探索网配图

其次,就是二者在科学认识上的差异。中国自明朝初期开始就实行海禁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发展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且逐步构成了后来闭关锁国的形态,以至于很多先进的科学信息无法被国人所了解。这导致在郑和的观念里,对于地球的认识不断都是“天圆地方”,从一点出发航海,只会越走越远。可是哥伦布却不这样以为,在他的观念里根深蒂固的正好和郑和的相反,他坚信地球是圆的,从一点出发不断前行,一定还会回到原来的起点。海禁政策使得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术理论等无法传入中国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公平地说,从时间上来看,虽然郑和航海的时间要比哥伦布早了近九十年,但哥伦布所处时期的科学发展的确更先进。总的来说,科学认识上的差异是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的最根本的缘由。

探索网配图

虽然郑和在航海中没有像哥伦布一样,有让举世震惊的新发现,但是郑和的七次航海,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成就。首先,扬我国威这一点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当时的很多外国人都感叹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强大以及经济实力的雄厚。其次,郑和也在几次航海中带回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对当时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有很大的协助。在航海技术上,郑和更是把传统的海上对星发展为较先进的牵星过洋,并装备罗盘定向测定针距,《郑和航海图》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成果。所以,郑和虽然没有成为世界的“哥伦布”,但是他的七次航海对中国的发展仍然功不可没。

与海为敌:被郑和舰队撞沉的商业文明 历史解密

与海为敌:被郑和舰队撞沉的商业文明

郑和下西洋,只凸显了航海技术层面的伟大,却凿沉了本可遨游全球的“海洋中华”的巨轮,断送了锐气勃勃的海外华人社区,从此海内外华商被抽去了脊梁骨,不依附于权力就无法雄起;虽然是政治压倒经济的伟大,却令数百...
郑和的家世:或为元初名臣赛典赤后裔 历史解密

郑和的家世:或为元初名臣赛典赤后裔

郑和家自称为一名早期蒙古的云南统辖的后代。几十年来,现代史家根据马哈只墓碑、《郑和家谱》、《赛典赤家谱》的考证,马哈只、马三保父子,是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也就是说,郑和是赛...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野史秘闻

希腊特洛伊木马原来只是谎言

特洛伊木马,当年希腊军队攻打特洛伊,眼见久攻不下,便想出了特洛伊木马内装士兵进城的妙计。然而,这也是艺术加工,翻阅任何正史,都找不到关于特洛伊木马的记载。该谎言之所以凭空出世,主要还是为了宣扬希腊人的...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野史秘闻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画,其实李嵩并不是专业的画家,他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绘画技能,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李嵩的绘画相当于自学的,他原本是一个木工,因为手艺精湛,审美颇佳,才跟随专业画师学画,后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