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十大”
中央电视塔
奥林匹克中心及亚运村
北京新世界中心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
首都图书馆新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
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办公楼
恒基中心
新东安市场
国际金融大厦
“我看中国的月亮更圆”
1990年代后,北京城“一年一个样”,四环也成了市区,现代化建筑不断拔地升天,叫不上名儿的新楼越来越多,连“老北京”也经常认不着路了。
2000年9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联合市规委等主办“北京九十年代十大建筑评选”。这次评选共收到63.5万张选票,远超该年电影百花奖的选票数。最终选出了中央电视塔等1990年代“十大”。
这版“十大”的头两名,都与北京亚运会直接相关。
中央电视塔,担负亚运场馆的电视讯号传送,386米的高度相当于9座景山,号称“亚洲之最”,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祈年殿式重檐塔座加宫灯形塔楼结构,能抵御9级地震。这个玉渊潭畔的擎天柱建成开放后,成为新北京的第九景,攀登电视塔大赛在此后多年一直是相当火热的群众活动。
亚运工程,京城新建改建体育场馆达33个,仅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亚运村和住宅小区这片,建筑面积就近200万平方米。为支持亚运会,北京乃至全国再现热火朝天的总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出主意”。工地上贴出“巨龙腾飞看今朝”的标语,建好亚运工程,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寄托。邓小平同志看了亚运村和部分场馆后,意味深长地说:“有的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可能还圆得更好一点。”
进入新世纪的“十大”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国家体育场(鸟巢)
国家大剧院
北京南站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首都博物馆
北京电视中心
国家图书馆(二期)
北京新保利大厦
国家体育馆
世界建筑博物馆
进入新世纪,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新北京汇集了众多全球知名建筑师的作品,成了一座“世界建筑博物馆”。特别是申奥成功后,日新月异的北京城,让城市地图以每月一版的速度更新。2009年,北京城区面积已达1000多平方公里。
2009年4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主办“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此次候选项目多达50个,“体量”10万平方米以上的6个,最大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达132万平方米。这次评选共收到平面媒体选票、手机短信选票、网上选票971万张,网络投票让激烈竞争更加直观——“每个建筑的具体排名天天都在变化,之前排名第一的,第二天可能就掉到前五名之后了”。
2009年9月,国家体育场(鸟巢)等最新版“十大”出炉。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