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掠过地球首个记录在案星际天体形似“雪茄”

2017年11月28日18:46:18科学探索1,995阅读模式

探索网11月24日报道 美媒称,在太空“货币”里,小行星多到不值钱,天文学家在我们的太阳系里就发现了大约75万个飘浮着的巨大太空石块。但今年9月,当研究人员用“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回应系统”位于夏威夷的望远镜首次发现后来被命名为1I/2017U1的小行星从地球旁边掠过时,他们很快意识到这块飞行的独特太空垃圾有些与众不同。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1月20日报道,在根据天体在太阳系中的投影计算出它的运行轨迹后,研究人员发现,它并不追随任何一个天体,这说明它实际上来自宇宙的某个深远角落。事实上,这是首个记录在案的从地球旁边飞过的星际小行星。

报道称,由于这个天体正以飞快的速度——每小时6.4万公里——飞离太阳系,重新飞向深远的太空,研究人员通知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和欧洲航天局在德国的天文学家观测一下这颗小行星,并核对他们的计算结果,以确认它的轨迹并不符合太阳系中其他任何天体的轨道。接下来,在它彻底飞走之前,研究人员用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中的甚大望远镜对这颗小行星进行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观测。在将上述观测结果汇总后,天文学家断定这颗小行星与他们之前所看到过的任何小行星都不一样。

他们已经在11月20日致英国《自然》周刊的信中公布了这一发现。

1I/2017U1似乎是由密度极大的岩石或惰性金属构成的,它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被拉长的椭圆形,就像一支400米长的太空雪茄,它的颜色是粉色,这很可能是它多年来不受任何环绕恒星的行星群的束缚,在整个宇宙中游荡时被宇宙射线轰击的结果。

另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研究人员认为,这一首次发现意味着在我们的太阳系里飘浮的星际天体很可能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多得多——超过1万个,其中每一个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恒星系——包括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中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线索。他们认为,这颗小行星及其他类似小行星可能与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之外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样,是通过“吐出”大块金属和其他致密岩石形成的。

报道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已经对这一消息作出了回应,为此类星际小行星设立了新的分类,并给1I/2017U1起了一个更好的名字“Oumuamua”——夏威夷语中“远道而来的首个信使”的意思。

【延伸阅读】科学家发现已知第二古老天体 “只”比大爆炸年轻10亿岁

探索网11月8日报道 美媒称,科学家6日宣布,他们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之一发现了一个拥有128亿年历史的遥远星系。它“只”比大爆炸年轻10亿岁,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二古老的天体。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11月6日报道,这项最新研究的报告今天发表在英国同行评议期刊《自然·天文学》上,担任报告共同作者的美国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尹民(音)说:“这个新天体很可能是最早形成的星系之一。”

研究报告说,目前已知的同类天体中只有一个比它略微古老,且距离我们更加遥远。尹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大爆炸发生在137亿年前,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星系形成于128亿年前,所以它是在大爆炸之后的头一个10亿年内形成的。”

他说:“发现一个在大爆炸后头10亿年内形成的天体是很不寻常的,因为宇宙在头4亿年内太热且物质分布过于均匀,无法形成任何天体。所以我们最有把握的猜测是,第一批恒星、星系和黑洞都是在大爆炸后的头5亿年到10亿年间形成的。”

这个被命名为G09 83808的星系是使用大型毫米波望远镜(LMT)发现的。LMT位于墨西哥,人们称之为一台高精度的时间机器,因为它能够看到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年前星系形成时的样子。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说,它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宇宙的形成与演变。

这次发现的星系也是迄今为止使用LMT所发现的最古老天体。LMT由美国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与墨西哥国家天体物理学、光学和电子学研究所共同操作。

尹教授说:“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这正是建造LMT的目的,不过我们都非常激动。”

他说,随着LMT在未来几个月内全面投入使用,它的高分辨率和高敏感度意味着“我们能够发现非常非常模糊的物体,它们基本上存在于宇宙的最边缘”。

报道称,与此同时,在关于早期宇宙的其他消息中,最近的另一项研究还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旋涡星系(就像银河系一样)。这个被称为A1689B11的星系已经存在了110亿年,只比大爆炸晚27亿年。

研究报告共同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岑仁月(音)说:“旋涡星系在早期宇宙中格外罕见,这一发现为研究星系如何从高度混乱动荡的圆盘演变成像我们自己的银河系一样平静的薄片形态打开了大门。”

A1689B11星系是使用夏威夷的一台望远镜发现的,研究报告将发表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2017-11-08 11:57:19)

【延伸阅读】研究指神秘现象“快速射电暴”或源于天体大爆炸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外媒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等的研究小组于25日发行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昴星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认为在夜空中观测到的时长仅千分之一秒的闪光般电波这一神秘现象的真相为距离地球50亿光年处发生的天体大爆炸。

这一现象自数年前被发现以来曾有十几次被观测到,但不知其发生源是来自宇宙还是地球大气。东京大学天文学教授户谷友则说:“这或许是两颗(密度很大的)中子星在发生融合。我们将配合对引力波的观测,进一步揭开它的真相。”

该现象被称作“快速射电暴”。去年4月,澳大利亚的射电望远镜在大犬座方向发现了新一轮快速射电暴的发生,日本的科研小组在1到2天后也用“昴星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澳大利亚其他的射电望远镜群也在该现象发生后6日间发现了电波慢慢减弱的天体。

从“昴星望远镜”拍摄的图像可以确定该射电暴的起源位于银河系。通过对可见光的波长分析,得知该地点距离地球约50亿光年。由于电波来自如此遥远之地,研究小组认为这意味着巨大的天体爆炸现象。

在对射电暴的电波进行解析后,可以计算出从50亿光年处直到地球为止的宇宙空间内分布的电子数量。这也为宇宙间所存在的大多数已知物质并非星球或星系,而是看不见的星系际物质这一假说提供了佐证。

(2016-02-25 10:21:41)

【延伸阅读】英媒:新研究称地球生命或始于宇宙尘埃 通过撞击传播

探索网11月22日报道 英媒称,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或许始于宇宙尘埃带来的外部生物粒子。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20日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快速移动的行星际尘埃能够传递可以在外太空生存的微生物。

报道称,这一大胆的新理论挑战了过去的看法,即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因为小行星的撞击。

科学家说,研究活动围绕缓步类微生物展开,这种生物也存在于地球上,而且可以被弹射到大气层以外,在其他地方存活下来。

报道称,研究人员计算了能以每秒43英里的速度行进的太空尘埃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粒子相撞时的情形。

结果表明,存在于地表以上100英里高度的微生物可以被太空尘埃撞击到地球引力场以外,最终抵达其他地方。

报道称,根据同样的原理,这样的外部生物也会到达地球。该研究项目负责人、爱丁堡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的阿尔琼·贝雷拉教授说:“太空尘埃相撞可能将生物远远地抛向行星之间的区域,这一论点为研究行星上的生命和大气的起源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前景。”

贝雷拉说:“高速行进的太空尘埃流存在于行星系中,可能是散播生命的一个常见因素。”

报道称,去年,研究人员宣布,在三个欧洲城市的屋顶上发现了宇宙尘埃的微粒,这些微粒是在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

这些太空残留物不断穿过大气层掉落,过去科学家只在南极洲和深海中发现过它们。

报道称,研究人员曾以为永远不会在城市中发现这种微粒,因为很难在城市地区存在的污染物、尘埃和污垢中找到它们。

但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证实,在法国巴黎、挪威奥斯陆和德国柏林的屋顶上找到了这种微粒。

报道称,科学界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地球上的生命始于38亿年前,最开始出现的是像细菌这种单细胞的原核细胞。

报道称,新的研究结果刊登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研究的一部分经费来自于英国科技设备委员会。(编译/李凤芹)

(2017-11-22 00:21:01)

【延伸阅读】专家称明年强震数量将增加:因地球自转已进入“缓慢”期

探索网11月21日报道 英媒称,今年,多场大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

据英国《明星日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上周,中东地区伊朗-伊拉克边境处发生7.3级地震,540人丧生。

9月,墨西哥中部发生7.1级地震,370人死亡。

仅一周前,该国恰帕斯地区曾发生一场8.2级大地震。

但专家警告,地震活动表明,在今后10至15年内,地震可能增加。

专家丽贝卡·贝内迪克特对《观察家报》记者说:“地球自转与地震活动之间的联系很强,这表明,明年强震数量将增加。”

报道称,她与罗杰·比勒姆合作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介绍了研究成果。二人研究的是1900年至今所有里氏7级以上地震。

他们发现,在地球自转放慢后,会出现强震期。

比勒姆说:“在这些时期,每年发生25到30场强震。”

他说:“在其他时期,平均数字是每年大约15场大地震。”

报道称,二人发现,地球自转目前已开始进入“缓慢”期,表明将发生更多地震。

比勒姆还说:“明年,我们应该会看到强震数量大大增加。”

他说:“今年,我们挺走运的。迄今为止,仅发生6次强震。2018年开始,可能每年会有20场强震。”(编译/裘芳)

(2017-11-21 00:18:00)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科学探索

熬夜不睡觉 身体会有怎样变化

18小时、24小时、36小时,72小时不睡觉,身体会有怎样变化?英国《每日邮报》详细报道了熬夜后大脑和身体内部产生的变化,正是这个「连锁反应」过程,导致了身体在第二天的一系列“混乱”。 18小时不睡:...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科学探索

为什么说亚马逊雨林为地球的肺

亚马逊热带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又译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占地700万平方公里。雨林横越了8个国家:巴西(占森林60%面积)、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科学探索

2024年大事件预测(科学界)

2024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据媒体报道,《自然》杂志近日预测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从发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到量产抗病蚊子,这些重大事件将塑造科学研究的未来。 1,GPT-5有望亮相 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