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2021年3月7日20:57:54历史解密134阅读模式

黎锦熙:他只比毛主席大三岁,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说到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和杨昌济是最熟悉的两位,他们都对毛主席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堪称几代人的楷模。

其实毛主席也有一个老师,他也是毛主席的老师和朋友,后来成就更大,那就是黎锦熙。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黎锦熙和毛主席来自湖南湘潭,但他们只相差3岁。黎锦熙生于1890年2月2日,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同属于一代人。

然而,黎锦熙的出生是毛主席无法比拟的。李氏家族是当地有名的家族。的祖父李是前清官,他的父亲李佩鸾是前才俊。和美术大师齐白石是最好的朋友,很受当地人的尊敬。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黎锦熙自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5岁时,他在县政府考试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当地最年轻的学者。

然而,在黎锦熙考上秀才的那一年(1905年),慈禧太后宣布废除科举,黎锦熙也放弃旧学,考入湖南优质师范学校历史地理系学习历史。

1913年,云南军政府向黎锦熙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出任军政府秘书。当时是名利双收,但黎锦熙早已看透了政府的腐败无能,说:“我对做官一事,早就心死了。”于是拒绝了滇军政府的邀请,转身走进湖南四中,当了历史老师。

他绝不会想到他会遇到一个将来会改变世界的学生。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当时湖南省设立“四师”,录取门槛优惠,尤其是不收学费,让缺钱的毛主席松了一口气,考上了这所学校。后来湖南“一师”“四师”合并,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黎锦熙、徐特立、杨昌济等人创办了“弘文图书编撰会”和《公言报》。

当时毛主席、蔡和森、田汉等同学经常参加,并在黎锦熙的指导下帮助抄写手稿。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抄写手稿是一项抄写工作。文章不需要看懂,抄下来就行了。但是毛主席每篇文章都要认真看,发现问题就改正。有时他不同意文章的观点,所以他根本不抄袭。

知道这些事情后,黎锦熙没有生气,而是高兴地说:“毛润之这样做是好事,他真的希望别人能从他身上学到更多。”

因为毛主席非常喜欢历史,所以他经常在业余时间去黎锦熙问一些历史问题。而且因为年龄差不多,所以对彼此也没什么顾忌。这不像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而是朋友之间的争论。后来,黎锦熙回忆说:“虽然他当时年纪轻轻,但学识和见解却很独到,很多观点都是我没有想到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1915年9月,黎锦熙去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离开前,毛主席和蔡和森去送行。黎锦熙感谢车站的学生,说:“希望同学们刻苦求学,坦荡做人,为中国的前途出一份力!”

黎锦熙离开长沙后,仍与毛主席保持通信,讨论人生哲学、社会运动、国际形势等问题。黎锦熙也越来越感受到毛主席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心里十分钦佩他。

1918年8月,湖南一师毕业的毛主席来到北京,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留学。忙完手头的工作后,毛主席先后拜访了杨昌济和黎锦熙。

两人见面时,黎锦熙高兴地说:“快跑来了!”

毛主席走上前去,拉着他的手说:“李老师,学生们来看你了!”

后来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主席成了北大图书馆的馆员。黎锦熙知道他的工资不多,而且他烟瘾很大,所以他经常邀请他到家里做客。除了拿出好菜好菜招待之外,他还买了很多烟给他。

1920年4月,毛主席告别黎锦熙,奔赴上海开始革命事业,而黎锦熙则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致力于学术研究。

后来因为毛主席的革命工作,他们又不方便写信。然而,黎锦熙仍然非常关心他,经常从报纸和广播中寻找关于他的消息。在深刻理解了毛主席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之后,黎锦熙也在心里非常支持他。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抗战爆发后,北京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更名为“西北联大”。黎锦熙也随学校来到这里继续教学。成家虽然离延安不远,但由于工作繁忙,没能见到毛主席。

黎锦熙有一个同事叫马德如,老家在陕西米脂。在老家探亲的时候,他顺便去了延安,看望了毛主席。毛主席热情接待了他,并通过他了解了黎锦熙的现状。马德鲁走后,毛主席还送来一份《论持久战》,要马德鲁交给黎锦熙。

马德鲁回到学校后把这本书给了黎锦熙。黎锦熙接过书后,感慨万千,对马德鲁说:“十八年来,我的学生成就了一番伟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黎锦熙随学校迁回北京,继续他的教学生涯。然而,内战即将爆发

爆发了,一向从不多言政事的黎锦熙也怒气冲冲地说:“抗战打了八年,现在又开始打内战,这个蒋介石,到底要不要老百姓活了啊!”

1948年底,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此时的北平城内人心惶惶,但黎锦熙却气定神闲。此前,国民政府教育部多次邀请他们一家人乘飞机南下,但黎锦熙不为所动,后来,北师大校长又亲自出面,去黎锦熙家里邀请他南下,黎锦熙依然说:“黄校长,谢谢您的好意,我黎锦熙哪里也不会去。”

黄校长还想再说下去,黎锦熙打断他说:“黄校长,话已至此,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说不去就不去,您是知道我的为人的。”黄校长只好悻悻地走了。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1949年3月,毛主席等人进驻北平香山别墅,接到了昔日的同学,当时为北师大代校长汤藻贞的贺信,在信中,毛主席了解到了黎锦熙的近况,就在回信中与汤藻贞相约,一起去看望黎锦熙等人。

第二天下午,毛主席等人驱车前往汤藻贞家中,黎锦熙等人也已经到场。

毛主席下车后,一眼便看到了黎锦熙,立刻伸出手,笑着说道:“黎先生,学生毛润之又来看您了!”

一脸清瘦的黎锦熙也握住了毛主席的手,笑着说:“好,来了好!来了好!整整三十年了啊!当年的图书管理员,如今的人民政府主席,了不起啊!”

毛主席连忙说:“不敢当,先生,您这样讲着实过誉了,我在您面前,永远是个学生。”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建国后,黎锦熙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在关于文字改革和拼音字母的推行中,他的建议就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支持。

1972年底,毛主席得知黎锦熙住房有困难,就对身边人说:“黎先生的住房问题,你们要及时解决,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要给他换个好地方住。”

在毛主席的过问下,黎锦熙的住房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黎锦熙感动地说:“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这些小事也让他操心,着实惭愧啊!”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黎锦熙得知消息后,痛哭流涕,久久不能释怀,一连几天都在吟诵毛主席的诗词,翻看着他们往日的来往信件。

一年半后,即1978年3月27日,黎锦熙也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黎锦熙还有七位弟弟,也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号称“黎氏八骏”。

头衔:黎锦熙:只比毛主席大三岁 但他是毛主席的老师

黎锦熙的二弟叫黎锦晖,是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流行歌曲之父”,创作过《桃花江》《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等等流行歌曲,还培养了周璇、黎莉莉、王人美等等明星。

三弟叫黎锦曜,是著名采矿专家,曾担任过《中华矿学杂志》主编。

四弟叫黎锦纾,文武双全,曾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与朱老总在一个小组,回国后参加了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教育股长。后来,黎锦纾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建国后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厅厅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五弟叫黎锦炯,是铁道桥梁专家,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桥——滦河大桥,就是他主持建造的。

六弟叫黎锦明,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黎锦明小说选》《黎锦明中篇小说集》等等。

七弟叫黎锦光,也是一位著名音乐家,创作过《夜来香》《采槟榔》《送我一支玫瑰花》等歌曲,还担任过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任首席指挥。

八弟叫黎锦扬,也是一位著名作家,不过主要是以英文写作,创作过《花鼓歌》《天之一角》等书,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畅销书作家。

(参考资料:《湖南日报》《湘潮》《文史博览》《旧闻新知》)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