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建立的养廉银是什么?怎么分的

2021年3月16日22:40:27历史解密67阅读模式

今天,探索网边肖为您带来雍正年间建立的养廉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清朝官员集资的一种特殊的薪级制度。建立于1723年的薪酬制度,本来是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避免腐败的习惯,所以取名为“保持廉洁”。升银量的来源是当地的火耗或税收负担,所以升银量因各地是否富裕而异。一般来说,筹集资金的金额通常是工资的10到100倍。

雍正时期建立的养廉银是什么?怎么分的

在廉价银的筹集机制启动的情况下,确实相当有效。又给了多少钱来筹集白银?其实是按照等级来定义的,等级越高,白银越高。每年总督大约有22000银元,总督大约有15000银元。连县长每年都有1.2万银元。比他们原来的工资,要超过10倍甚至1.200倍!

举个例子,养贱银机制出来后,山西巡抚正常情况下工资是年155,养贱银工资是3.17万两,比原来工资高204.5倍。比如河南省省长田文静,也有2.89万两,比原来的工资高186.5倍。

这么多钱,当初政府和人民相安无事,官员手里有钱,腐败的情况真的减少了。但很快,从清朝乾隆时期开始,养贱银的积极作用就丧失了,政府官员的腐败又开始了。根本原因有三。

按照上面常说的,养廉银的分布是以官阶大小为依据的,正一品官员的养廉银数量最多。这种分布是极其不科学的。不是根据官员对政府的贡献,而是根据官员的职级。一方面,官员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时间长了,区官员会有不公平的心理状态。我们做什么呢

雍正时期建立的养廉银是什么?怎么分的

自然是要再问问众人。所以时间长了,腐败的情况又会发生,而且会比以前更多。因为官方已经把培育廉价白银作为正常情况下的收入,所以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解决了很久,消费逐渐和正项一样。州县官员重新征收,并在消费之外增加消费,私下采取廉价的种植。

杨连银自己的来源有什么问题?来自老百姓的羡慕,减少官员的工资和政府的财政。起初,人们的日常生活比以前好,但不会很快见效。为了更好的做好筹集资金和填补财务的工作,需要花很多钱,但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更困难了。在雍正颁布“养廉银”的情况下,他理解这一现行政策的缺点,并说:货币和粮食的增加不是它应该有的。我勤勤恳恳地寻求治理、爱护和支持黎民百姓,原本打算禁止这一项。

最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当时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所以乾隆皇帝称帝后,财政上的窘迫不是羡慕就能补偿的,当然也就没有钱来供给廉银了。从清朝乾隆年间到道光、咸丰年间,养廉银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空壳,要么不马上送,要么送得少得多。时间长了,养贱银就没效果了,官亏了,当然又腐败了。大张旗鼓地用老百姓收的钱减轻官员的压力,是一种自己无法根除的方法,甚至一度引起公愤。

然而,杨连银的分布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整个分配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监督机构。因此,一些官员会利用他们的权力来影响分配的公平性。比如上面经常提到的田文景和诺敏,都是政府官员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整个分配过程中存在腐败。如果高层做手脚,很有可能下面的官员手里的钱没有要求的那么多。因为这个缺点,很有可能廉价白银的培育并不会激励一部分官员,腐败的局面肯定不会结束。

雍正的初衷很好。有望减少腐败,让官员安心做好事。但是这个机制本身有很多缺点,受苦的是老百姓。说到底,雍正的行为太心急了。官员们心里并没有得到雍正的好处。养贱银当然没有安抚作用,反而让官员觉得活该。时间久了,也没有办法防止官员腐败。归根结底,是根除不了的。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始版权受到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清朝为什么没人想娶宫女? 历史解密

清朝为什么没人想娶宫女?

在各色情节开脑洞的“清宫剧”里,陪侍在“主子”身边的宫女们,常是一群“很活跃”的人。她们要么成了“主子”的贴心姐妹,要么在你死我活的“宫斗”里横插一杠,个别有手腕的宫女,还能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