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2021年5月4日11:58:31历史解密59阅读模式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三国纷争历史的历史小说,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等历史人物。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金庸曾评价说:“《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言,其人物塑造的确是一流的,中国后世小说家也从中吸取了营养。”

《三国演义》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日本作家吉川秀树评价说:“《三国演义》的宏大结构和人物活动的广阔地域舞台,是世界古典小说无法比拟的。”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毛主席一生熟悉三国,对《三国演义》也有一个很经典的评价,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那么,怎么理解毛主席的这番话呢?

一个是《三国演义》看战争。

自古以来,人们在战争中研究战争,毛主席也不例外。但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从战争案例中得到启示,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并多次获得优越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胜利。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1965年,毛主席谈到这个问题,在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军官和军队毕业生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学习几个月才能打仗。我们的元帅和将军很少有大学毕业的。我自己没看过军事类的书,只有《左传》 《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这些书都是讲打架的,但是刚开始打架的时候,一点印象都没有。打架的时候,我们不带书。我们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情况,分析具体情况。”

毛主席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不是军校毕业生会打仗,而是在实际战争中学会打仗,这是书本上得不到的经验。

早在1960年,毛主席和他的工作人员也讲过一件事,说:“1935年前后,党内有些同志说我的作战方法不高明,我按两本书打,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怎么能按书打呢?当时只看了这两本书的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没看。那个同志坚持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多少篇。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他不能回答。其实他也没看过。从此逼着我翻《孙子兵法》。”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但是,毛主席虽然不同意这些书,但他看到了《三国演义》在彻底指导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并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多次引用。

比如1935年12月毛主席写完的文章《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讲了6个战争案例,其中3个是《三国演义》年的。

比如1959年12月,毛主席在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和郭沫若谈战争的破坏性时,就具体举了三国的例子,说:“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养了太多的兵,打一场战争对经济的损害很大。有时候,像蝗虫一样,它们飞到哪里就吃掉哪里。三国时,董卓杀了从长安到洛阳的所有人,彻底摧毁了洛阳。如果他在战争中不吃任何东西,他就会吃俘虏。"

毛主席之所以喜欢引用《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因为三国故事流传广泛,深入人心。有些军事知识是可以用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来解释的,大家都能理解。

第二,看《三国演义》的外交。

《三国演义》中,不仅有精彩的战争,还有复杂的关系。国家之间,派系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也包含着很多外交上的原因。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毛主席非常熟悉三国的外交故事,这些故事经常被用来指导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中的统一战线和团结。

皖南事变爆发时,大多数人呼吁为新四军报仇,与蒋介石决裂。但是毛主席很冷静,认为这次报复一定要报,但是现在不是时候。

毛主席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借用了三国时刘备的例子,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攻打东吴,被东吴将军鲁迅烧了七百里,被打败了。究其原因,刘备没有分清和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没有把握住主要矛盾。曹流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明白这一点。因此,当孙权数次征服荆州时,刘备派未实行“以联合吴为基础,争荆州有理有据,克制有度”的关羽,最终导致失败

很明显,毛主席是在警告大家,抗日统一战线现在无论如何不能破坏。我们与日寇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与国民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不能为了次要矛盾而破坏共同处理主要矛盾的大局。

一九五年四月,毛主席接见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董时说:“有些人怕共产党,有什么好怕的呢?共产党员一心一意,没有私利。他们应该团结一切能团结起来,把我们国家搞好的人。在一起

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三是在《三国演义》中看组织。

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毛主席对曹操、刘备、袁绍选用干部做了比较,说:“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根本就是‘见事迟,得计迟’,属于不称职的领导。”

毛主席认为,一个组织集团中,领导的用人策略以及人才的作用发挥,往往能决定一个组织的命运。看看他评价的这三个人的命运,恰恰验证了这一点,就是曹操集团最好,刘备集团次之,而袁绍集团早早就灭亡了。

有一次,毛主席与一位山西的领导谈话时,谈到了三国,毛主席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毛主席说这段话,就是希望我们全党在对待干部的问题上,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态度,就是无论哪里来的干部,都要搞好团结,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毛主席怎么看《三国演义》?主要从这三个角度

同时,毛主席也特别注重组织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和培养,他认为,将来中国的建设要靠年轻的干部,他们有拼劲、有干劲、有闯劲,组织要把他们培养好、运用好,不要迷信“越老越有经验”这种话,青年人的思想是活跃的,用好了是有巨大的效益的。

在1964年3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二年,毛主席又谈起了年轻干部的问题,认为现在用年轻干部的步子还不够大,还要大胆些,为此,他专门约谈组织部门的人,对他们说:“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27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20岁,孙权更小。”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年轻人的欣赏是发自内心的,迫切希望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人才,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三国演义》)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刘是如何相识、结拜的历史? 历史解密

刘是如何相识、结拜的历史?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意气相投,他们选在一个桃花园林,举酒结义,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东汉末年,一个修草鞋的中年男子结识了当地豪强和一个通缉犯,三...
谁能守住荆州? 历史解密

谁能守住荆州?

荆及衡阳惟荆州——《尚书·禹贡》。大禹治水完毕后,划分天下为九州,“荆州”因境内的荆山而得名,楚国依靠着这块富庶之地曾强盛一时。荆州地处华中地区,长江中,汉江平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