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轮回 男子杀蛇而后被蛇追杀5年 被咬死后蛇群在他坟上安家

2021年5月19日19:15:02未解之谜 震惊趣事54阅读模式

《尚书·泰誓上》有言:“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万物皆有灵。所谓众生平等就在于灵是存在于万事万物的,如果人类自以为自己是最高等的生物,就可以对世界万物进行挑衅,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会给我们最大的打击。

其实,不挑衅生物就是不招惹大自然,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或许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保护。而当社会在宣导保护大自然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人不敬畏大自然,将生命当作儿戏。他们对树木乱砍乱伐,对动物肆意抓捕、杀害,在他们这些人眼里,似乎只有利益,而毫无对生命的尊重。天道轮回 男子杀蛇而后被蛇追杀5年 被咬死后蛇群在他坟上安家

而也就是这些人肆无忌惮的行为,引来了其他生命的报复。虽然这样的说法比较玄幻,但真实世界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男子被蛇“追杀”5年,死了以后蛇群还在他的坟上安家,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引得如此异象?这个男子名叫程地明,利川人,他以捕蛇为生。之所以会捕蛇,是因为蛇的买卖很赚钱,而程地明为了赚更多的钱,自然是捕了不少的蛇。

人们对蛇这种动物其实有很消极的认识,不仅因为它是冷血动物,更是因为它即便被人救下来,也不会和人类产生感情,更不会因此而感激人类,它们甚至还会反咬一口,这就是有名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虽然蛇是一种危险动物,但人们对它还是有着不可抗拒的欲望。因为它们的蛇毒非常值钱,且越毒的蛇越值钱,所以很多捕蛇人不惜代价都要抓到更多的蛇。

作为捕蛇人,程地明也知道蛇不是群居动物,要捕到更多的蛇就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因为从事捕蛇人已经很多年了,所以程地明每次捕蛇都很有经验,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一天,程地明又要出去捕蛇,这一次他和好朋友一起。在山上,程地明很快便发现了一条“红脖颈槽蛇”,这种蛇有剧毒,虽然危险,但也说明了它的珍贵。不由分说,程地明就要上前抓住它。然而,这一上前,程地明并没有抓住这条蛇,反而发现这里竟然是一个蛇窝。所以当程地明想要抓住那一条蛇的时候,其他蛇也立马上来攻击程地明。

慌乱之中,程地明只想着保命便对这些蛇大开杀戒。本以为这些蛇会因为害怕而离去,但没想到的是程地明越杀蛇就越多,所以他和朋友也准备撤了,不过在撤走的时候还不忘捡几条蛇装起来。

下山之后,程地明惊恐不已,便想着将这些经历分享给村民。在听了程地明的描述之后,大家也赶紧上山去看看情况。当他们跟着程地明的脚步来到山上时,便惊呆了,因为眼前全是蛇的尸体,看着就十分瘆人。而这之后,一些老一辈的捕蛇人也开始告诫程地明以后不要捕蛇了,再捕蛇可能会被蛇群惦记上。而程地明也害怕出事,这之后的几年,他便十分老实的在田里种地,没有再干捕蛇的营生。

然而,几年之后,蛇的价格上涨,程地明又一次未能按捺住心中的贪欲,再次开始捕蛇。而程地明开始捕蛇之后,他发现这些蛇竟然总是主动来找程地明,程地明每次收获颇多,而他也总是被蛇咬。

被蛇咬了之后,程地明要恢复很久,他每次都要等伤恢复以后才出去捕蛇。而这些蛇比较恐怖的是经常在程地明不注意的时候就扑上来咬他,似乎早就埋伏好了,这样的情况又持续了五年。因为感到不寻常,程地明便再一次停止捕蛇的工作,开始做一个老实的农民。

虽然程地明放弃了捕蛇,但蛇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就在一次程地明下地干活的时候,一群蛇向他冲过去,对他发起了攻击,在几番挣扎下,程地明被咬了九口,不一会儿便失去了生命体征。

程地明一死,人们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但有一天,一个人发现在程地明的坟墓上竟然有一群蛇,他被吓得报了警。而专家警察到了这儿之后,也没能解释清楚。不过这程地明的墓地倒是成了一大景点,3-9月也会有蛇在上面盘旋安家。或许这就是对程地明所作所为最大的报复,他虽然已经死了,但蛇却对他产生了执念。

结语

程地明对蛇的肆意捕杀,带来了最后蛇的报复,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懂得敬畏自然,或许也不会有这样的悲剧。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印度美女额头红点有何含义 震惊趣事

印度美女额头红点有何含义

印度女人额头中间都有一个红得美人痣,这是用来装饰得吗,是不是感觉很怪异呢,其实这个美人痣是有讲究得! 在印度,女人额头上点有美人痣代表着这个女人是已婚了。在印度妇女结婚得当天,有一个习俗就是,丈夫会亲...
探秘中国矮人村——明阳寺村 震惊趣事

探秘中国矮人村——明阳寺村

我国四川省的一个小村庄,里真的人身高都没有超过八十厘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矮人村。这个村子叫明阳寺村,被群山环绕,这个矮人村的历史很悠久,从1930年左右,村里就发现了身高不足八十厘米的村民,到了现在村...
公老鼠不喜欢香蕉的原因终于查明 震惊趣事

公老鼠不喜欢香蕉的原因终于查明

乙酸正戊酯是一种使香蕉散发独特气味的化合物,它也会在怀孕和哺乳期的母鼠尿液中释放出来。这种化学物质会在公老鼠身上产生压力反应。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科学家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揭示了母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