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自菲薄元朝 我们的父母靠他维持生计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说?

2021年6月20日21:23:36历史解密62阅读模式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样说?

作为一个书写了从贫农到皇帝创业奇迹的人,朱元璋对明太祖的许多高评价都被后人打破和研究。“不要妄自菲薄元朝,我们的父母靠他维持生计”这句话流传已久。但是,在元朝的统治下,差点丢了家被迫造反的朱元璋,对元朝是如此感激?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原话。

明朝洪武三年,明军在北伐中屡次击败北元,从元朝带回一帮大臣。很多明朝大臣也来了精神。大臣杨贤建议我们不妨模仿古代的仪式,搞一个隆重的仪式来供奉俘虏,这样就可以欣赏明朝的风光了。但朱元璋对这样一个激昂的建议泼了一盆冷水:“袁遗帝虽入华,百年之内,牙齿无数,家道殷实,我祖父也提前享了太平。虽然古代有送俘虏的礼物,但是我们不能忍。命令把俗服带到北方,给他们一顶中国王冠。”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样说?

“朱元璋尊元”“朱元璋父母依元”的说法,基本上就是来源于这个典故。相比之下,虽然与事实不符,但也证明了朱元璋对元朝的认可。那么,作为一个元末苦农,为什么留下了无数痛苦回忆的朱元璋还会有这种认识呢?其实抛开其他因素,朱元璋的话只是告诉了满是槽的元朝,一个——的辉煌成就,一个曾经创造了“生齿丰”、“家足人丰”成就的农业建设成就。

以强大蒙古骑兵打下大片疆土的元朝,竟然还擅长“发展农业”?事实上,早在元朝和南宋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的许多农业政策就远远领先于“宋富”,在此期间,33,354名元军在南宋灭亡。元朝在攻城掠地的同时,废除了南宋时期的苛捐杂税,几乎一口气废除了宋朝的各种税费。只是这一成就不会得到朱元璋的称赞,但明朝中后期的俞、朱国桢等学者却对元朝“轻税”、“松政令”大加赞赏,大有褒奖之意。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样说?

至于“生齿丰”、“家足人丰”的场景,细看元朝历史,并不是朱元璋的夸张:元朝建国后,大力鼓励开垦。只要农民认真开垦荒地,土地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只征一半的税,第三年才征收。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故乡淮西地区,除了开垦荒地,元朝一度是“最优惠的待遇,赋税很轻”。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元朝更加努力修建水利,推广“湖田”、“架田”等技术。特别是很多水车,以前只是小规模推广,到元代开始在全国推广。整个元朝的水利工程多达264个,覆盖了大江南北。植树比宋朝更受欢迎:到1286年,整个元朝种植了2300多万棵桑树。据元朝《农书》等典籍记载,在13世纪末的元朝,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是“老”的,秋收之后,更常用“豚蹄萌酒”来庆祝丰收,场面异常热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曾经“满口牙”的元朝在后半段却每况愈下,叫朱元璋等贫下中农一个个死去,咬牙走上谋反之路?首先,这个问题还在于元朝的农业政策。元朝虽然号称“轻税”,但元朝的农业政策一直是石器时代的

比如元朝的营业税比建国中后期增加了几百倍。在东南地区,元初在废除苛捐杂税的同时,也保留了东南地主的特权,所以当地农民的负担也逐年加重,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徭役。“徭役生病”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农民破产、佃农悲惨的命运也成为常态.

且不说元朝极其失败的吏治:高级官位被权贵子弟垄断,连省内高官都是文盲。底层权力被各级官员垄断,政府上下完全腐败,一切事务都需要钱开路。当然,这笔钱也是由贫困的农民支付的。比如朱元璋一家在饥荒和腐败中濒临死亡,然后走上了谋反之路.

所以朱元璋“谢元”的言论与其说是一种政治姿态,不如说是对元朝历史的正确认识。因此,明朝建立后,元朝的许多成功经验也被积极吸收。比如“减税免税”这一条是明初定的。“官地税五升,五勺三分,民地减两升。

,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的极低田赋,又比如“种树”,明朝仅洪武二十六年这一年,种植果树就多达八千万株,再比如兴修水利,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整治的水利工程,多达五万多处……

而元朝的相关教训,更被朱元璋变成了铁腕行动。他在位时期十分警戒的一件事,就是“蹈胡元之弊”。针对元朝“官昏吏贪”的毛病,朱元璋不但对吏员贪污进行铁腕打压,更给官员规定了严格考核,地方官每年必须按照《授职到任须知》的要求,完成每年各种事务,贪污六十贯钱更要处扒皮塞草酷刑。犯事官员纵使逃得了死罪,也逃不了活罪。明朝官道上的常见一景,就是被拉去凤阳劳动改造的“落马官员们”……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还有明初的官员特权。后人常津津乐道朱元璋的“低工资”,其实在明初,比“低工资”更让官员抓狂的,就是官员们的“低特权”:明初时纵然贵为高官,也同样要承担一部分“正役”,元代士绅的许多特权,明初时都给废除。而这,也恰是明代时许多学者满怀神往,碎碎念“元朝税轻”的原因,至今还忽悠了不少历史爱好者。

而在当时,朱元璋这一系列“对元朝痛苦的领悟”,也换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建国时一片残破的明朝,到洪武二十七年时,耕地已经突破八百五十万顷,税粮收入突破三千二百万石,甩开宋元时期最高值两倍多。到明代中期时,明朝的粮食亩产量,已比宋元时期高近百分之五十,新型耕作技术大量推广,平均每个粮农可以养活八个人口。富足的农业生产,不但成了朱元璋一桩“黑不动”的业绩,更撑起了明朝三个世纪的辉煌。

“正确吸取历史教训”?朱元璋这一番“尊敬元朝”严令,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靖难之役后 朱允炆皇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后 朱允炆皇帝去了哪里?

燕王朱棣“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然而事后建文帝却不知所踪,建文帝到底去哪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犯了致命弱点:心慈手软。他的军队有好几次能够把...
历史解密:谈明代宫廷中的塑宦官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谈明代宫廷中的塑宦官

这里说的“整容”,并非我们现在通常理解的意义,而主要是指梳头、结发、修指甲之类。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十二月十五日,朱元璋降旨,颁布了许多禁令条约,其中有一条就是“梳头人止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