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君唐太宗一生的三大败笔:溺爱太子李承乾

2017年3月15日07:53:48野史秘闻864阅读模式

这家伙两面三刀,既怕太宗皇帝,又欺负臣下、侍从。他曾极为嚣张地表示:“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暴君加流氓的嘴脸,显露无遗。对此,李世民早有风闻,他无暇较真儿,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睁一只眼、闭一眼。拖来拖去,太子的野心日益膨胀,最终,和老爹争江山。没办法,只有废了他。贞观十九年,李承乾在幽囚中病死,岁数不大,属于夭亡。

网络配图

二,护佑失措,骨肉相残

李承乾夭亡,并非特例,其他孩子也没几个“善终”。悲剧的关键,当然不是生活条件和健康原因,事关大唐的政治继承人。既然没有规定谁是东宫太子,那么,哥儿几个便都有机会。因为,李世民登基就不是长子。游移不定的皇位继承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儿子们党同伐异的政治野心。唐太宗也意识到了这种潜在的危险,便下了一道明诏:“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这套冠冕堂皇的官词,无法根除太宗诸子的明争暗斗。

比如,第五个儿子李佑,成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地痞、流氓舞刀弄棒,外出打猎,正经事儿一点也不干。李世民确实惦记老五,便派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去调教儿子。想不到,李佑根本不买账,派此刻杀了权万纪,还拉起一帮人马,发动叛乱。结果,可想而知,只有死一条。算算李世民这14个宝贝儿子: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只剩下第十三子--平庸无能的李福;第九子--后来的高宗皇帝李治。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唐太宗李世民“不借才于异代” 野史秘闻

唐太宗李世民“不借才于异代”

有些朝代人才济济、能臣名将辈出,而有些朝代则人才凋零、乏才可用。那么,那些盛世强朝真的是因为运气好遇上人才多的时代了吗?那些战败国亡的王朝又真的是因为运气不好吗?仔细研读历史就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