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6位含冤而死的名将,多以谋反罪被杀,第2位死得最惨

2017年12月7日11:23:01历史解密150阅读模式

或功高震主或野心膨胀或被政敌陷害,在古代,当一名牛逼的将军是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容易从英雄变成冤将。这些本不该死的名将被冤枉致死,或多或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无一不令人扼腕叹息。

1、“莫须有”冤死岳飞

说起高宗之干掉岳飞的真正缘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宋自建国以来不断存在的亲信之忧:怕武将造反。试想岳家军如此强大,将当时横行天下的金兵都打得落花流水,几乎举世无敌。在高宗看来,当时金人已不是宋最大敌人,谁比金更强大,谁才是最大之敌。很不幸,岳飞通过惊人的百战百胜,已自动晋级成为了赵构眼里,对本身皇权构成潜在的最大要挟。

所以高宗要防患于未然。岳家军三个字也足以阐明,这支军队说到底是岳飞的个人武装,它的战斗力越强,就越是朝廷之大患。毕竟金人可通过讲和追求半壁江山,而假如岳家军一旦造反,则天下恐怕要尽归岳氏。这从其征战中如此之得民意,也可推知一二。

因而,岳飞之死的真正缘由就在于武将过于强大。惋惜岳飞对此不断茫然无知,论政治权谋实在是个门外汉的水平,不及秦桧远甚。只知一片赤诚报国的他想着壮大实力,想着建功,想着雪耻,想着为宋室效力。却不料越是如此,高宗就越不会感激他,相反只会愈加的惧怕畏惧他,愈加的担忧防备他,愈加的不信任他。最终落得自掘坟墓的结局,当也在道理之中。

假如他能多懂得些帝王心术,多揣摩些高宗心思,并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多向皇帝证明谋反之不可能,哪怕因而有损成功也在所不惜,悲剧应该不会发生!但岳飞何等大公无私,何等心高气傲,但求问心无愧,根本不屑于解释证明什么,这就注定了最终的悲剧。身处臣子的地位,就决定了本身实力绝对不能达到对君主构成要挟的程度。一旦达到,则无论是存有异心还是赤胆忠心,皆已无关紧要,必将成为皇帝之眼中钉与肉中刺,欲除之方安心。明白于此,才是为臣入门之槛。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面对的是昏君庸主,如孔明之于蜀后主。可高宗聪慧过人,绝非寻常之主。岳飞之死,自然无可避免。惜乎!痛哉!

2、被凌迟的袁崇焕

一代名将袁崇焕,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指挥之下获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保卫京师大捷。1628年(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1629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兵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带兵赶到河西务时,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

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1630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死。

袁崇焕最后是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传说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均以为袁崇焕叛国,个个恨不得食其肉,结果袁崇焕凌迟割下的肉被百姓们很快瓜分,可谓死无全尸。而这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掘坟墓的开始,不多久闯王李自成便攻下北京,明朝正式沦亡。

3、狱中绝食而死的周亚夫

在丞相任上,在窦太后,梁王这些亲人的不满言论影响下,汉景帝和周亚夫的关系越来越差。渐渐遭到猜忌,直到周亚夫被人举报有造反嫌疑,汉景帝派人质问他。

但是周亚夫完全不晓得他之所以被人举报谋反,是由于他儿子给他预备陪葬的武器铠甲,却克扣工匠工钱而被工匠举报谋反。

所以回复本人不晓得这事的周亚夫,被汉景帝误以为他是抵赖,直接将周亚夫下狱。

观周亚夫的覆亡之历程可以说就是不通人情世故,刚正有余,圆润不足。再就是其实有些居功自傲,不晓得急流勇退。往往功高震主不是好事,要晓得谦让,要晓得早退,尤其是做丞相时,周亚夫乃一武将不合适做文官的事,那种出将入相的人毕竟是少数,他的家父周勃就差点也被欲反而被杀的事,老周勃深知刀笔之吏的厉害,可是作为儿子却没有汲取教训,而导致惨死的最后下场。

4、被圈套捕获的李牧

秦施行反间计,派奸细打入赵国都城邯郸,花大价钱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分布谣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预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明,立刻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不断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注重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李牧在,赵国就在;李牧死,赵国也就亡了。李牧是赵国名副其实的擎天柱,却稀里糊涂地成了赵国的袁崇焕。赵迁并没有崇祯的血性和廉耻,他也不会自觉自愿地去上吊自杀,而是规规矩矩地把邯郸地图和价值连城的和氏璧高高举过头顶,跪在了嬴政的脚下,彻底称臣了。最后他被赢政放逐到了房陵(今湖北房县)。

5、赐死服毒的蒙恬

秦始皇出巡身患重病而死,奸臣赵高这时正好得宠于公子胡亥,他想立公子胡亥为帝,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

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授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仇恨。胡亥即位,便派人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恳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替代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分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以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后蒙恬服毒自杀。

6、竹筒刺死的韩信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韩信身居高位,功高震主,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绝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韩信被御林军抓获。刘邦曾给韩信“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吕后要杀韩信,最后还是萧何又献计与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韩信扎死,其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做到了刘邦的三不死条件,也杀死了韩信!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