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笔下独斗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三大军阀。
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反张运动,张作霖他们这才对他恨之入骨,要枪毙邵飘萍!
一不做二不休,是邵飘萍的个性。12月7日,上面满载着左右时局的重要人物照片的《京报特刊》以厚厚的铜版纸推出,在每个人物下面,邵飘萍亲自撰写了介绍语,比如:“保护京畿治安京畿警卫总司令兼京畿警察总监”鹿钟麟,“时势造英雄首先倒奉”之孙传芳,“通电外无所成自岳州赴汉口”之吴佩孚,“东北国民军之崛起倒戈击奉”之郭松龄,“忠孝两难”之张学良,“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鲁民公敌”张宗昌,“直民公敌”李景林,“甘心助逆”之张作相等。
一纸风行天下惊。这份《京报特刊》一出,阅者读之解气,无不称快,甚至流播到前线,奉系军心为之动摇,起到了攻心战的作用。
张作霖对邵飘萍恨怕交加,他决定先采取“银弹策略”,汇款三十万元公然收买《京报》。邵飘萍嗤之以鼻,当即将银钱悉数退回,《京报》上攻击张作霖的火力不仅未减弱,反见其增。1925年12月23日,郭松龄的部队遭到奉军和日军的联合夹攻,兵败被俘后遭枪杀。邵飘萍闻讯之后悲愤莫名,立刻向读者揭露张作霖勾结外敌、残害同胞的真相。
对于这个油盐不进的邵飘萍,张作霖怒不可遏,“于是乎乃有必死飘萍之心矣”。
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三面夹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冯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张作霖的先头部队——“狗肉将军”张宗昌率领的直鲁联军开进北京。
4月24日,张作霖以两万块大洋外加造币厂总监之职的双重诱饵收买邵飘萍的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张翰举绰号“夜壶张三”,是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之徒,他打电话给邵飘萍,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滥杀名流,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少帅允诺《京报》可以照常出版。
此时,邵飘萍避处东交民巷使馆区,还算安全,可是百密一疏,他居然轻信张翰举的一通谎言,下午五时半乘坐私人汽车离开六国饭店,返回《京报》馆处理事情,两小时后即落入侦缉队在魏染胡同南口布下的陷阱,令人扼腕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同为报人,张翰举的气节与操守与邵飘萍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4月25日,《北京晚报》刊登了“京报馆被封”和“邵飘萍先生被捕”的消息,京城众多文化名人迅速行动,全力进行营救邵飘萍这个“社会的良心”。以杨度为首的十三位代表前往石老娘胡同求见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向众人交了底:“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处决。此时飘萍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余与飘萍私交亦不浅,时有函札往来。惟此次碍难挽回,而事又经各方决定,余一个亦难做主。”
代表们再三恳请,张学良始终不为动容,他说:“飘萍虽死,已可扬名,诸君何必如此强我所难。……此事实无挽回余地。”
张作霖杀害邵飘萍看来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营救行动遂告失败。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