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的历史地位与军事意义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海军战略问题

2017年4月17日06:57:05历史解密1,836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达到高潮,却以中国失败、日本取胜而终结。中日甲午战争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甲午海战的历史地位与军事意义。

李鸿章虽然明确地道出了中国当时所处的前所未有的列强环伺的险恶局势,但他对于国防战略的基本主张却是陆主海从。他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若陆军训练得力,敌兵登岸后,尚可鏖战;炮台布置得法,敌船进口时,尚可拒守”。1897年,李鸿章在《筹议购船选将折》中说:“况南北洋滨海数千里,口岸丛杂,势不能处处设防,非购置铁甲等船,练成数军,决胜海上,不足臻以战为守之妙······。中国即不为穷兵海外之计,但期战守可恃,藩篱可固,亦必有铁甲船数只游弋大洋,始足以遮护南北各口,而建威销萌,为国家立不拔之基”。李鸿章是清廷中实际主掌海军海防建设大权的重臣,纵观他二十年的海军海防思想及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立国根基”的国防战略指导原则下,他的海军海防思想基本点是:

(一)陆主海从的海口防御和近海防御;

(二)不穷兵海外的“建威销萌”;

(三)强调海口要塞的岸台陆防御敌。

显然,中国海军战略思想中所亟缺的,正是以舰队决战的方式争夺制海权的理论指导。这种消极防御的海军战略,曾经导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所属军舰坐困于马江,结果却是被法国舰队全歼的惨痛悲剧,也决定了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

李鸿章的海军战略思想,显然带有闭关自守年代以中央帝国自居、满足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生存空间、不愿积极向外拓殖发展的大陆民族温顺平和的心态,也反映出在重大的时代变化面前,中国政治家的落伍与无可奈何。殊不知,19世纪已经是海洋的时代,海军战略也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就在甲午战争前几年,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连续发表了《制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和《制海权对法国革命的影响》两部著作,以理性思维总结了海权理论,从而震动了整个世界。马汉的海权理论,是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高度。后来他进一步在《海军战略》一书中发挥说:“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对海权的运用便是海军战略”;“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海权理论告诉我们,海权是一个战略范畴,是国家海洋战略与海军战略的核心与基础。海权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运用优势的海上力量与正确的斗争艺术,实现在全局上对海洋上的控制权力。1890年,小罗斯福读了马汉最早的海权著作之后,立即激动地写信给马汉说:“如果我不把它当作一部经典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1901年,小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于是,马汉的海权理论被带进了白宫。原本长期奉行大陆战略的美国人,就此开始建立一支在马汉海权理论指导下的强大海军,从而也就开始了美国人称雄世界的新纪元。美国全美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唐斯教授在其所著的《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六本著作》一书中,将马汉的《海军战略》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一同并列,认为它对人类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论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的执政者们对海权的重大战略价值是否有共同的认知,但他们在海军战略上的实践,最终已经充分证实和检验出海权的重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海权这把无情的时代利剑,决定了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而依凭海军制胜的甲午战争,也正是历史对中日两国的评判。甲午海战的重要历史意义,正在于此。历史的教训,实在是发人深省!

甲午海战的战场实践对世界海军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百年前的甲午海战,不仅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而且为世界近代海军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战经验。

自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后,伴随着浩大的海外殖民浪潮,海权对于国家民族兴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海军成为实现并维持国家海权及国际地位所必不可缺的首要力量。海军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这种无以替代的重要地位,直接促成了海军装备的急速发展和不断革命。在海上争胜的历史年代里,一次又一次的海上实战成为海军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就在满清统治者对鸦片战争中英国远征军风帆战舰大为惊叹的时候,西方海军列强已在军舰动力蒸汽化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并在舰炮的改进方面有所成就。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作为风帆舰队最后一次大规模决战,宣告了风帆战舰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近代海军装备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这次战争,首次将蒸汽战舰和装甲浮动炮台投入了实战,正式确立了蒸汽动力舰在海军中的统治地位;由于爆破弹对木质战舰的毁灭性攻击,导致了军舰朝着装甲化方向发展。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切萨皮克湾海战,则首次将装甲舰投入海战,甚至出现了双方对舰攻击的炮弹都不能击穿对方军舰装甲的情况,从而推动了炮弹与装甲之间的“竞赛”。英国海军于1860年造出第一艘装甲舰,并迅速加以推广。1864年6月25日的英国《陆海军报》披露,当时英国海军编入现役作战序列的军舰中,有半数军舰已经实现了装甲化。在19世纪60年代,西方海军强国争相完成了帆力舰队向蒸汽动力舰队的发展过渡,并积极致力于舰炮攻击力和装甲防护力这对矛与盾的探索,使近代海军装备步入长足发展的新阶段。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何评价外国人菲罗·诺顿·马吉芬 历史解密

如何评价外国人菲罗·诺顿·马吉芬

甲午海战期间,一个外国洋人,说着流利的国语,在中日战场上冷静的指挥着战舰,他是谁?他为什么会为中国而战?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故事! 菲罗·诺顿·马吉芬 一、少年与彗星:身是他乡客 “中国与日本即将爆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