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孙中山研究评述

2017年4月17日07:08:42历史解密1,003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后至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为孙中山研究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国内外学者研究孙中山,形成了“孙学”的基本特征。在前期,即20世纪20―30年代,研究的着重点主

未来的研究―――走向更加理性和成熟

展望孙中山研究的未来,可以肯定,它不会因为时间的变迁和世界政局的变化而被轻视。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绝不会随着历史的推进而减弱,作为人类文明的历史遗产―――孙中山的思想、人格将会继续发挥作用。未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重视的程度以及重视的内容也许会有不同,但它永远不会从学者的心目中消失。未来的“孙学”发展,或许不是数量上的发展,而很可能是在重新发掘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取得更加理性和更加深刻的研究成果,使孙中山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任何历史人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之中,不管其思想主张如何,不论其行为表现怎样,归根到底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明了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以及环境的繁杂,才能找寻历史人物经历的艰辛及其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意义。孙中山是全世界的优秀代表,研究孙中山不能仅从政治视角去追寻,更重要的是用联系的观点去探索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的方法对孙中山进行大视角的审视,全面地考察孙中山的思想和活动,将会是未来孙中山研究的趋势。

事实上,近代中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尽管他们思想的兴奋点和考虑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各异,但多数都是围绕中国近代化这一时代主题立言行事的。他们或是近代化事业的积极支持者、推动者,或是近代化事业的反对者、抵抗者,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分化,形成了不同政治派别,出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近代中国各大政治集团、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争论,正是围绕中国要不要近代化以及选择一条怎样的近代化道路而进行的,他们的思想和主张都是对中国近代化这一时代主题的不同回应。所以,运用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近代化理论和方法对孙中山进行全面的研究,必将引起研究范式、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也会丰富孙中山研究的内容,给孙中山研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史学研究关注现实、参与历史的社会功能。所以,未来的孙中山研究仍然将会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研究方法和评价的标准将会不同。在近代化视野下研究孙中山,不仅是为21世纪孙中山的研究拓展思路,而且也肯定会产生出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