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让军机大臣们跪着“承旨”

2017年4月22日16:46:18野史秘闻786阅读模式

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刻处置,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置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置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置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亲信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

网络配图

翻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两者相距不足五十米。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置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利向皇帝集中。

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如今御膳房的宫墙仍然留有通道的痕迹。心急的雍正皇帝将军务处置中心迁到本人附近还不够,还要凿出一条便捷往来的孔道。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纲独断之望,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