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棉花专家俞启葆生平大事记及最主要的成就

2017年4月22日18:38:07历史解密950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在中央大学当助教期间,曾对孝感棉进行细心观察,发现有黄苗及卷缩叶的现象,随即抓住这两个形状生理性状进行了仔细研讨。结果证明,黄苗与其对应性状系一对简单基因支配

倾注全部心血

俞启葆才华出众,早在青年时代就已在作物科学领域中崭露头角。进入中年时期,又以沉着稳重见称,大有长者之风,同事们就给他冠以“俞圣人”、“俞夫子”的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在长期担任农业科研单位的指导职务中,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全部心力倾注在科研管理工作上。

50年代中后期,陕西关中和华北平原由于小麦条锈病大盛行,使当时普遍种植的“碧蚂1号”和“6028”等品种,先后丧失了抗锈才能。他立刻组织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协作研讨,明确了小麦劣种丧失抗锈性的缘由在于条锈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变化。于是,他一方面加强生理小种动态监测和品种抗锈性鉴定,一方面大力开展抗锈育种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培育出一批新的抗锈品种投入生产,使得关中这个条锈病常发区在将近20年的时间内基本上控制了条锈病的盛行,完成了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此外,他还抓住吸浆虫危害小麦,彬县梨不结实、旱地棉花丰产稳产、绿肥种植、盐土改良等生产中迫切需要处理的问题,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协同攻关,收到了很好成效。

俞启葆十分注重农业科研单位的基本建设。建国初期,西北各省(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很少,仅有13个条件极差的农业实验场,科技人员亦十分缺乏,远不能顺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现状,他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合理规划,做出规划安排。同时四处增调科技人才,使陕西省在不太久的时期内相继成立了地区一级的农科所,陕西省农科院也与西北各省(自治区)农科院一样在西北农科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为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多出快出成果,俞启葆除了尽量调动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外,还特别下功夫培育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青年科技干部。凡是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都要亲身找他们谈话,重复强调要:“先作通家,再当专家”,并以本人切身的领会指出:“只靠每天8小时上班的时间学习和工作,当不了专家”。科技人员敬佩他的学问和思想境界,都愿意向他讨教,他也推心置腹地谈出本人的见解。他处置日常工作、业务工作更是仔细担任、一丝不苟。凡是大家送来的科研计划、总结以及论文著作,总是从命题看到结语,除在大的方面提出些意见之外,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有时发现文中数据可能有问题,他就不厌其烦地亲身进行复算。由于他这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抓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因而今天的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已是人才辈出,成果累累。俞启葆长期以来由于劳累过度,身患绝症,治疗无效,于1975年秋过早地与世长辞了。然而,他多年倡导的“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深化现场,建立基地的多层次相配合的研讨办法”,正越来越为广阔科技人员所承受,成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传家宝”。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