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在扬州活的很潇洒,诗写得也很飘逸,这大概是得益于他身边的那些歌妓。从杜牧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骨子里其实是个文人。但事实是,杜牧却把政治家设定为本人的人生目的,写诗只是偶尔的消遣。杜牧十几岁的时分,正值唐宪宗征伐藩镇,振作国事。他读书之余,特别关怀军事,后来还专门研讨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十年一觉扬州梦,博得青楼薄幸名”,如此深入直白的自我谴责,不是一般士大夫能做到的。
探索网配图
然而杜牧在政治上却屡屡碰壁,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东都洛阳的监察御史,其后又转任地方和中央多个岗位。当时,统治集团中拉帮结派的现象很严重,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斗争特别剧烈,杜牧因与牛僧孺关系比较铁,被李德裕划为牛党,在中央很受排挤,这让他很郁闷。
杜牧一生共经历五个皇帝,频繁换帝阐明国家的底气已成问题,宦祸、党争、叛乱,生灵涂炭,唐王朝已走到尽头。在这种状况下,杜牧就特别向往昔日的盛世。为此,他还跑到唐太宗墓前写了两首触景生情的诗,以称颂明主而发泄对时下的不满。“千古销沉向此中”,这是诗人为晚唐提前写下的挽歌。五十年后,唐王朝就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