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元璋当皇帝后竟然听不得别人说“则”字?

2017年5月28日22:16:39野史秘闻996阅读模式

历朝历代,最大的敏感字眼,便是皇帝的名字。除此之外,其他的敏感字、敏感词并不多,秀才们做文章时,只需留心别去碰圣上名讳这个大地雷,不用煞费苦心给更多的词找一个替身。

可是到了明代,就不一样了。出身贫困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忌讳就格外多了起来。除皇帝的名讳外,许多词也是犯大忌的,那些舞文弄墨的人搞不好就会掉脑袋。

网络配图

朱元璋早年参加郭子兴的队伍,靠杀人放火而起家,因而特别忌讳人家拐着弯子骂他是“贼”,他对“贼”字的警惕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地步。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给人当枪手,写上表叩谢圣恩,中有“作则垂宪”。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提按察使撰贺冬表,文中有“仪则天下”。常州府学正孟清也是替上司捉刀,贺表中有“圣德做则”。这洪武皇帝大概当时讲的老家濠州方言,“贼”和“则”同音,怀疑是讽刺他做过贼,便将这些拍马屁的人全部杀死。

他年轻时当过和尚,因而也忌讳别人提起他这段自以为不光彩的历史,臣民们的上表中不许有和“僧”音相近的字,否则就会龙颜大怒,杀意顿起。因而那时分连“医生”都改成了“医士”。而且他这种忌讳扩大得让人摸不到边,一个人上表中有“取法象魏”,他念成“去发”,去发不是当和尚吗?又是讽刺老子龙潜时当和尚那段经历,没说的,让人把这人推出去“咔嚓”一声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