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人帮”问题第二套预案:个个逐出中央

2017年5月28日22:14:54历史解密1,053阅读模式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第一次,华找吴谈,主要是谈汪东兴。将千斤重担系汪东兴一人,华国锋必须把这个人看透。

“汪东兴是反‘四人帮’的!”吴德把他所了解的情况向华作了介绍,进一步坚定了华依靠汪的决心。

接着,华又与吴谈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吴德对吴忠很了解,也坚定了华对吴忠的信任。

不久,华国锋又让吴德与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联系,将北京卫戍区交给北京市统一指挥。

接下来的日子,吴德便从北京市的稳定来思考一切,同时还作出了在抓捕“四人帮”之后,抓捕“四人帮”的几个小卒迟群、谢静宜等人的方案。

抓捕前夕,华国锋还交给吴德一项特殊工作,就是陪同“四人帮”在北京市的活动。

吴德清楚华国锋的安排,这时候的陪同,并不是一般陪同,他一方面要稳住陪同对象,一方面要观察监视。每次回来,他都将情况报告给华国锋。

10月6日下午,吴德刚从华国锋处回来,便又接到华的电话,告知其晚上行动。吴德坐阵指挥,迅速组织卫戍区将“四人帮”干将迟群、谢静宜和王洪文的秘书金祖敏抓获。

在华国锋一手抓北京市的同时,他还一手抓着军队,主要抓住时任政治局委员、主持军队工作的陈锡联。

毛泽东去世后,作为军队工作的主持者,陈锡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他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则是毛远新私自调沈阳一个师向北京开进。他在获悉情况后,马上报告中央,并根据叶剑英的指示,预设部队在山海关一线警戒,阻止了这个师向北京开进。

随着情况的复杂变化,军队越来越处于风浪中心。而此时陈锡联的态度,越来越关键。陈锡联痛恨“四人帮”,他支持解决“四人帮”。

吴德生前回忆华国锋给他讲的一席话,很说明问题:“华要我找主持军委工作的陈锡联联系,说陈锡联是可靠的。陈锡联将《光明日报》的‘按即定方针办’文章给华看过,陈说这是一个信号。”因此,华信任陈锡联,并依靠他在一线掌握军队。

华给吴讲的只是一部分,叶剑英在同华商量时,也对华交了底,说陈可以信任。实际上,陈锡联将报纸给华看,说明“这是一个信号”,也是给华国锋一个信号,军队是支持他的。

随着事态发展,陈锡联根据叶剑英的指示,开始向部队领导打招呼,不同程度地通报情况,指示各级领导掌握好部队,听从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的指挥。

10月5日,华国锋告诉陈锡联将卫戍区交给北京市统一指挥。陈锡联把吴忠召到家中,特事特办,先交指挥权,再补手续,当面将卫戍区的调动权交给吴德。

不仅如此,在抓捕“四人帮”之后,陈又协助中央调动部队对上海的“第二武装”进行了威慑,保证了上海权力的和平交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四人帮”被粉碎前后,陈锡联给予邓小平特殊的关照,并将病中的邓小平接到三一医院进行了必要的保护……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除在京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外,其他在外的军队政治局委员也不同程度参与了这一行动。

许世友根本没把“四人帮”放在眼里。许世友与“四人帮”之间,用他的话讲,叫“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

李德生是上一届中央副主席,他虽然被江青一伙挤出北京,但却早已从叶剑英和其他军队领导处获得解决“四人帮”的信息,特别是叶剑英曾同他谈话,他一直牢记在心。

那是他向叶剑英汇报工作并受叶委托去看望邓小平之后,叶剑英问他:“当前全国形势严峻,你看到底是抓组织重要,还是抓生产重要?”不等李德生回答,叶剑英自问自答道:“依我看,还是抓组织重要!”

李德生明白叶剑英说的“组织”不是一般的组织,而是指中央。他马上表态:“这是根本,我一定照办!”

回到东北,他坐阵毛远新发迹之地沈阳,密切关注着黑土地上的动向。毛远新私调部队进京之时,他马上将情况报告给中央军委和老帅。同时,根据老帅指示,让这支部队原地待令。之后,他又及时掌握毛远新一伙在东北的行动,及时将地方情况报告给中央……

韦国清是邓小平的老部下,一直对“四人帮”保持着警惕;政治局候补委员苏振华一直同叶剑英保持着密切联系;政治局候补委员倪志福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对毛泽东、周恩来充满感情,在会议上多次与“四人帮”展开斗争;陈永贵一向听毛泽东的指示,拥护毛泽东选定的接班人。还有纪登奎和政治局候补委员赛福鼎也受“四人帮”的打击,对中央主要领导与“四人帮”作斗争从内心拥护。

叶剑英在第一次与李先念商量解决办法时,认为开会时“四人帮”的势力只是少数。他搬着指头一个一个地数,反对“四人帮”的是绝大多数,而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加上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这半个,只有四票半。可以说,绝大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态度,决定了此次行动向着胜利发展!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