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资料照片
推广战法简扼易行
——读《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刘圣德 李贵洲
回顾67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尽管硝烟早已散去,但那血与火的战斗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空降兵军史馆陈列着一份泛黄的《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就生动见证了我军官兵在敌强我弱的战场态势下有勇有谋敢拼敢战的英雄血性。
这份《通报》共2页,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手抄转发的,稿纸左边印有发电地址、密级、编号和标题内容等,中间是用钢笔书写的经验通报,主要经验有四条,共计126个字:1.选好地形构筑坚固射击工事隐蔽伪装,构成火力网,火器编排应分散,火力点集中,二九师数次空射未遭损失。2.瞄准点选放标尺四十二度(高机)在距敌机五百公尺内为有效射程,其瞄准点战斗机为机前一百五十公尺。3.干部重视选好地形具体掌握及射手勇敢沉着随机旋转瞄射为最有效。4.观察员要少并切实隐蔽。这份《通报》虽然简短直白,但操作性、指导性都很强,堪称作战文书的典范。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飞机白天低空飞行,夜间在各交通要道轰炸扫射,使我方运输遭受极大困难,物资供应不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只能在夜晚行动,战斗也主要靠夜战。
1951年4月22日黄昏,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刚开始,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5团高射机枪连就布防在三巨里,二班战士挖好了工事,架好了高射机枪,射手高荣成、预备射手梁广文和班长吴法春3人一边擦拭机枪,一边讨论怎样击落敌机。上午10时左右,两架敌机飞到二班阵地上空盘旋,班长吴法春下令:“准备射击!”正当敌机低空盘旋侦察时,高荣成果断扣动扳机,只用35发子弹,就击落敌机1架,另1架逃走。从飞机上跳下来两名美军飞行员,1个叫“杰克”的被我军活捉,另1个被友军俘虏。这是志愿军入朝打下的第一架飞机,也是活捉的第一个美军飞行员。第15军当即给射手记功表扬,并通报军所属部队,号召各级指战员广泛开展“群众性对空射击”和“打敌机光荣立功”活动,甚至开创了“步枪打飞机”的壮举。
群众性对空射击取得一定战果时,志愿军第15军再发通令:“4月22日至26日,五天内全军击落敌机15架,击伤敌机2架,大大提高了对空作战的胜利信心”。至4月29日,第15军击落敌机29架。5月2日,志愿军司令部转发了这份《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不仅第一个“吃螃蟹”——打敌机,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先后击落敌机56架、击伤27架。当年,新华社记者李翼振在《与敌机作斗争》的新闻通讯中写道:“在我志愿军还未有空军参战的情况下,步兵有力打击了美军飞机称霸天空的疯狂气焰”。从此,被志愿军战士形象地称为“抓帽子”的美军飞机超低空飞行已经很少见了。
《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是一份通过战场检验、简明扼要、实在管用、便于操作的推广战法的作战文书,对改进并提高机关参谋人员撰写作战文书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