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一粒米,十万一寸布:国民政府货币的崩溃

2017年8月6日11:15:04历史解密925阅读模式

“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仅见的最坏制度”

提起“货币”,今天人们的反应自然是全世界各种花花绿绿的纸币。虽然早在宋元时期中国就率先发明并使用了纸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纸币却退出了社会生活,人民使用的货币又变成了银两与铜板,这在语言演变上也留下了痕迹,譬如今天江浙沪包邮区的老年人仍然习惯将纸制的钞票称作“铜”钿。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国门,重新引入了纸币,使得市面上的货币变得更加复杂。到了民国早期,在国内市场流通的货币,除本国银行发行的货币外,还有外国在华银行发行及各种进口的货币。1927年以前,经核准发行通货的银行,国内有几十家,在华外商银行也有十几家。市场流通货币中,既有银元银两,又有各种铜币和贬值的纸币,光是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元就有15种。银两则有元宝、银块、厂条、银锭等。三十年代初,全国银两种类计有110种。辅币更是五花八门,随地而异,各不相同。单上海地区就有30余种。银元的种类既不相同,重量、成色自然也不统一。银元和银两同时流通和兑换使用,在具体操作上给商品交换带来诸多的不便与困难。当时大宗进货、批发贸易,以银两结算;零星售货以银元支付,手头两种货币,不能互相抵用。在经售活动中,常常出现所谓“银元押款”的怪现象,即有的商人拿银元作抵押去借银两;加上商人逐利,自然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极度混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甘末尔就感叹:“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仅见的最坏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堆铸币、重量单位和纸币凑成的大杂烩。”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