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被范仲淹拨通 顿悟后总结出横渠四句 成为国人的精神坐标

2021年2月1日15:04:09历史解密101阅读模式

张载于宋真宗北部天熙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Xi安)。他的名字来源于《周易坤卦》 :《仁义道德》。

张载从小天资聪颖。他十岁的时候和傅一起读书,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他没有野心,但他什么都不知道,听命于他父亲。少年失去父亲,让他更早成熟。当时西夏经常入侵宋朝的西部边境,宋廷给了西夏大量的丝、银、茶等物资,以换取边境和平。这些全国性事件极大地刺激了张载的“不那么喜欢谈兵”。

一个年轻人被范仲淹拨通 顿悟后总结出横渠四句 成为国人的精神坐标

宋仁宗李青元年(1041年),张载二十一岁,写了《边议九条》,给时任陕西省副省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打算联合焦胤(陕西永寿人,精通军事谋略)组织民团夺回西夏占领的桃溪失地,报效国家,扬名立万。

康定元年至李青二年(1040 -1042),范仲淹在兖州军部召见这位野心勃勃的儒生,知道了永兴军,知道了陕西跑来安抚和招募助理使节,知道了兖州(今延安)。张载讲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受到范仲淹的热烈赞扬。

范仲淹是一个随时随地发现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的士大夫领袖。他心胸开阔,聪明英俊。“宋仁智时代,安定师从南开始,泰山师从北开始”。安定师胡瑗和泰山师孙福是宋初儒学复兴运动南北重镇,受到他的直接指导和关怀。

范仲淹指出一句话,深刻影响了年轻人的人生走向:“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为兵是什么!”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儒家学者,你的职责是学习儒家,振兴儒家,而不是为了名利而学武,因材施教,鼓励张载学习儒家最有哲理的《中庸》。

一个年轻人被范仲淹拨通 顿悟后总结出横渠四句 成为国人的精神坐标

张载在认真研读了《中庸》之后,认真研读了佛教和老挝教,最终回归儒学,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历史上说他的学习“敬礼敬德,乐安无事,以《易》为例,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可见范仲淹对人的理解和张载对学问的执着。明代儒生王阳明曾说:“关中自古英雄多,忠义深厚,光明豪迈。我见过很多四面八方的人,没有一个像管仲一样。”这种评价不算太抬举,张载等历史上的关中学者也当之无愧。

嘉祐二年(1057年),张载赴汴京(开封)应试,当时欧阳修是主考官,张载在进士中加入苏轼、苏辙兄弟。曾任周琦(今河北安国)司法官,云岩县令(今陕西宜川)工作助理,涠州(今甘肃平凉)军事法官。云岩当县令时,政令严明,政事以“坚持基础,善于风俗”为第一要务。实行道德管理,重视道德教育,倡导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每个月的第一天,村里的老人都被叫到县政府参加聚会,他们总是得到酒和招待。会议期间,他们询问了人民的疾苦,并提出了劝诫子女的理由和要求。县政府有规定和通知。每次召集乡镇长辈,他都反复提醒参加会议的人告诉村民。所以他发的通知,即使是文盲也不陌生。以人心为心,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视频(同audio frequency)

张载一生中,有两次被召入晋朝,三次是洋官,他著书立说,一生清贫。他死后,很穷,不能死。学生听到这个消息,才能买棺材死。

晚清“中兴第一大臣”曾国藩曾写过一篇文章《圣哲画像记》,选取中国历史上32位几千年如星辰般闪耀的伟人作为后人学习的途径:

孔孟,班马左庄,葛路范马,周张,

欧增、杜马、顾王。

其中,“周张”分别指周敦颐、程易兄弟(视同一人)、朱、张载。北宋中期,张载在关中讲学,其学术思想被称为,与南宋周敦颐的联学、二程的洛学、朱的并称宋代四大学派。”死了,在太平盛世,他赢得了孔子的心,但周朱只是少数人这是中国800年来的共识。“廉颇观民”、“周张成注”成为宋代理学的口头禅。为了押韵,曾国藩把它改成了“周张”。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