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2021年3月11日09:07:23历史解密78阅读模式

毛主席非常喜欢庄子,多次引用他的观点,直到晚年能够背诵

在道教史上,老子是山的鼻祖,庄子是发扬光大的。两人都被称为“老庄”,地位很受尊重。

与老子的5162字《道德经》相比,庄子的著作更为丰富,有8万多字,尤其是那些哲理寓言,精妙深刻,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哲学哲学文学”,把中国哲学和语言文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评论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还评论说:“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毛主席一生熟悉历史和庄子,尤其是《庄子》这本书,毛主席直到晚年还能背很多章节,深受其影响。

首先,毛主席非常赞同庄子的哲学观点。

毛主席在学校的时候写了《讲堂录》,里面抄了《庄子逍遥游》,写了一段自己的感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予诵斯言,未尝不叹其义之当也。夫古今谋国之臣夥矣,其雍容暇豫游刃而成功者有之,其蹋蹐失度因而颠踬者实繁有徒,其负大舟也无力,岂非积之也不厚乎?吾观合肥李氏,实类之矣。其始也平发夷捻,所至有功,则杯水芥舟之谓也;及其登坛理国交,着着失败,贻羞至于无已者何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在这里,毛主席赞同庄子的“舟水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一切都离不开门槛,这在哲学上叫做“等待”。等待是自然规律。只有掌握了法律才能掌握自由,但没有法律就谈不上自由。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庄子在《庄子齐物论》年写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庄子的话里说,世间万物都有“一”与“此”的关系,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评判一切,并不能得出永久的、最终的、全面的结论。

毛主席看了这段话,很有体会。他的理解是,一切都在不断变化,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1917年,毛主席读了保尔森的《伦理学原理》,说了一句话:“观念即实在,有限即无限,时间感官者即超绝时间感官者,想象即思维,形式即实质,我即宇宙,生即死,死即生,现在即过去及未来,过去及未来即现在,小即大,阳即阴,上即下,秽即清,男即女,厚即薄。质而言之,万即一,变即常。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

这段话显然是受毛主席《庄子齐物论》的启发。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毛主席对《庄子》很熟悉,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引用《庄子》中的寓言、名言、哲理,尤其是“作品开头简单,完成后作品就庞大”这句话。

1945年4月21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党的七次预备会议。会上,毛主席简要回顾了一次重要会议的情况,并对“1921年,我们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在12个代表中,现在活着的还是共产党员的(叛变了的如张国焘之流不算),一个是陈潭秋,现在被国民党关在新疆监牢里,一个是董必武,现在飞到旧金山去了,我也是一个。12个代表中现在在南京当汉奸的就有两个,一个是周佛海,一个是陈公博。会是在7月间开的,我们现在定7月1日为党的周年纪念日。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捉人,跑到浙江嘉兴南湖,是在船上开的。发了宣言没有?我不记得了。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当时陈独秀没有到会,他在广东当教育厅长。我们中国 《庄子》 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苏联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成为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现在还是在根据地,还没有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

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是这以后24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整个世界也是翻天覆地的。”

在两个月后的中国革命烈士追悼大会上,毛主席即兴发表演讲,再次引用了这句话,并解释说:“‘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简’就是很少,是简略的,‘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

毛主席引用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强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党,一开始很弱小,但是慢慢地会变得非常强大,也必将强大!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毛主席对自然科学也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还经常引用庄子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955年,毛主席接见钱三强,在谈话时,毛主席问钱三强:“质子和中子能不能再分了?”

钱三强答道:“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

毛主席听后笑了笑,对钱三强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信不信?《庄子》里面讲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我觉得它们肯定能再分。”

有趣的是,毛主席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国际上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重视,1977年,在夏威夷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美国著名微粒子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新发现的构成“夸克”和“层子”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

在国际上,流行的规则是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新的发现,但是以政治家的名字命名的,毛主席可能还是第一个。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另外,毛主席还引用过《庄子》中的许多寓言,比如,《庄子·秋水》中有个寓言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毛主席就经常引用这个寓言,来形容有些人的目光短浅,片面看问题。

1935年12月,毛主席在陕北的一次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我们说,红军在一个方面来说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敌人在一个方面来说是胜利了,但在另一方面来说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主席讲的这段话,就是强调大家目光要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当井底之蛙,更不能坐井观天。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放纵横,既有阳刚之美,又有哲学之美,实际上,毛主席的诗词也受到了庄子很大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主席经常引用庄子所创造的鲲鹏形象。

《庄子·逍遥游》描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毛主席很喜欢庄子 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直到晚年能背诵

这个形象,毛主席曾经多次在诗词中加以运用——

在《送纵宇一郎东行》中,有“鲲鹏击浪从兹始”;

在《沁园春·长沙》中,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有“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

庄子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哲学家,这一点跟毛主席很有相似之处,毛主席正是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汲取营养,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由的认识等等,融注到了革命斗争中,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参考资料:《毛泽东读史》《历史学者毛泽东》《庄子》)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