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是如何对待弟弟的?

2021年3月15日12:32:15历史解密69阅读模式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文章来自新浪我们爱历史博客。在经常被视为“冷酷无情”的朱元璋心中,对童年“三兄弟”的记忆是最柔软的一面。

朱元璋(当时叫朱崇八)出生于濠州中里东乡(今安徽嘉善县昭福村),是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有一个奶同胞的三个兄弟,即大哥朱崇四、二哥朱、三哥朱崇七。虽然当时家庭处于元朝社会的最底层,穷到温饱都很难。朱元璋出生的时候,家里连块布都找不到裹着。但是,在这样贫穷的岁月里,三位哥哥依然给予了小朱元璋无私的关怀,一点一滴相处的细节,成为了朱元璋一生难忘的温馨回忆。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但这种温暖和幸福,在元末天灾人祸持续的岁月里,也是很短暂的:从元朝到正年,苦难反复向朱元璋一家袭来。第一,二嫂,三嫂,二哥独子死于瘟疫。全家人还没来得及擦干眼泪,第四年(1344年),更大的灾难袭击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席卷江淮大地,官府还只知道敲诈勒索。于是在朱元璋的家乡,家家都有了新坟,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只留下他一对儿女,大嫂和大哥.

也正是面对这样的绝境,十六岁的朱元璋向邻居刘继祖借了一块地,含泪埋葬了亲人,然后痛哭流涕地与二哥朱告别,分头离开家乡谋生。然后,就是他传奇般的从乞丐到皇帝的奋斗岁月。但即使在位天下,早已是“洪武皇帝”的朱元璋,仍念念不忘这份亲情。那一年和二哥一起哭的场景也是他自己在《皇陵碑》写的。几乎一句话一滴眼泪说:“哥哥疼我,我为哥哥哭,我为哥哥哭。”

也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亲情,让朱元璋在建国后给了他的三个兄弟丰厚的赏赐:二兄弟和三兄弟分别被封为“盱眙王”和“临淮王”。大哥朱仲思的长子朱文正,后来成长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即使这小子背过身去,做出了投敌的不光彩行为。顾家的朱元璋还是免死。朱文正之子朱寿潜也继承了“靖江之王”的称号。从此靖江王的脉搏也传到了清初的顺治,直到末代靖江王朱恒言为大明而死才告一段落。

比起这些“优待”、“纵容”、“追求”,这份情分对朱元璋的影响更大,但仍处于治国层面。朱元璋特别忘不了的是,为什么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会走到哥哥们死了又死的境地?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元朝末年,元朝统治阶级彻底腐化,被安置在基层县县,但那些所谓的“父母”只知道贪婪是对人民的残忍。尤其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饥荒中,本该属于朱元璋家族的赈款,被一流的“刁官”、“刁吏”们“吃掉”,直到朱元璋这样的贫农家庭几乎被榨干了血肉。《明实录》年,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依然满腔怒火:

“我在民间的时候,看到州县官员不同情人民,经常贪财好色,酗酒浪费东西,人民群众都在受苦,无动于衷,愤怒不已。”

就是这种怒火从此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撑起了明朝建国以来朱元璋近乎零容忍的激烈反腐措施:一个官员跟上级打招呼,就要用杖罚,擅自用官马或官车,就要“棒60”。贪污受贿更重要的是“先向公众展示”。仅洪武九年,凤阳“变法”就抓了数万“谪官”。在“空玺案”中,数百名官员被杀,数千名官员被杀。“郭恒案”是“各地吏部侍郎皆死”。为了杀光所有的“刁吏”“刁吏”,流下的鲜血也就免了。

今天,这种残酷的手段经常招致个别“专家学者”的批评。但不争的事实是,在朱元璋执政的三十多年间,他终于通过这种轰轰烈烈的治理扫除了“胡元之弊”。明朝官员“一段时间守禁畏法,自洁爱民”,甚至“清官百余年”。明朝之所以能够从建国的困境中迅速崛起,实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正是因为享受了这种“廉政红利”。

除了愤怒之外,“死于贫穷和饥饿”和“无处可死”的痛苦记忆也使朱元璋的其他影响深远的国策:自明朝开国以来,整个大明都广泛设立储备仓库,为救灾储备货币和粮食。此外,还有专门收容孤寡老人的“杨济源”,以及提供医疗的“惠民药房”。“楼泽园”作为一种免费墓地,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最终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社会保障。明代学者敖英将“杨基医院”、“惠民药房”、“楼泽园”视为朱元璋的三大善治。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在推行这些善治的过程中,朱元璋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如果“杨济源”建设缓慢,或者克扣钱财,地方官员将受到严惩。即使没有

有及时收养老人,都要被“杖六十”。遇到饥荒等大事,官员们如果真在效率过低,照样也会被治罪。明初的户部主事赵乾,就因赈灾不力,直接被朱元璋杀了头。看看童年朱元璋的“兄弟情”,就能明白他在这些事上的愤怒。也正是这些满怀愤怒推广的国策,奠定了明王朝开国后的繁荣强大,以及稳定的民心。

但是,也同样是这份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令朱元璋也设立了“史上最优厚”的宗藩制度。明初的亲王,可以享受每年“万石”的禄米,下面还有“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各个级别。哪怕“镇国将军”的年俸,都能与明朝正一品文官持平。在朱元璋看来,这一套待遇优厚的宗藩制度,一定能保证朱家子孙衣食无忧,再不会出现他与二哥“泣断心肠”的惨剧。

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这一套优厚的待遇,却成了整个大明朝财政的无底洞: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大明的“宗藩”们一茬接一茬猛增,单是明朝嘉靖年间,大明的宗藩人口就比明初暴增150倍,到了明朝亡国前夜的天启年间,“宗藩”人口竟已突破了十三万。嘉靖年间时,明朝每年政府开支四百万石粮米,但养“宗藩”却要花掉八百五十三万石禄米。大明老百姓勤扒苦做挣来的财富,几乎都要拿来养这群“龙子龙孙”。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而这群“宗藩”最大的危害,还不止是白吃白喝的“蛀虫”,更是倚仗特权的“吸血鬼”。特别是发展到明末年间,“宗藩”们更凭借手中权势大肆兼并土地,垄断各种社会财富。到了明朝临近亡国的几年,“宗藩”们占有的土地,已经占到了明末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特别是作为重灾区的河南,更号称“中州地半入藩府”,一半以上的良田都被他们吞并。明朝的国力财富,几乎就是被他们吸干的。

可以说,为何明末会落到两线作战内外交困的境地,这些锦衣玉食的藩王们,就是重要“推手”。

可笑的是,当明末闹到天下大乱的地步时,这些眼看大难临头的“宗藩”们,依然还觉得与己无关。比如当李自成的农民军迫近洛阳时,身在洛阳的兵部尚书吕维祺,几乎是字字泣血,写信苦求洛阳当地的福王朱常洵,求他拿出钱粮为国分忧。可忙着花天酒地的福王呢?却是置若罔闻,然后就是洛阳城破,福王朱常洵被农民军处死,其惊人的财富全数被李自成充做军饷,活活当了李自成的“运输大队长”。

当了“惊人大队长”的,可不止是朱常洵一人,在明末清初的大乱里,各色藩王们的表现,几乎都如出一辙,多是一开始捂着钱财不撒手,然后被农民军来了个赶尽杀绝。多年来从大明朝“吸血”吸来的财富,这会更给明朝灭亡来了个神助攻。李自成俘虏朱常洵后,对他的一顿怒骂,更成了这帮人的真实写照:“汝为亲王,富甲天下,当如此饥荒,不肯发分毫帑藏赈济百姓,汝奴才也”。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

朱元璋恐怕想象不到,他满怀兄弟骨肉情深设立的宗藩制度,会把老朱家的龙子龙孙们,一个个养成不争气的“奴才”。期待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的他更不会明白:导致明朝亡国的最大一个坑——宗藩制度,竟是他亲手挖下的。“特权祸国”的一幕,即使超越了倾向立场,亦有多少叹息反思在其中。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野史秘闻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对美国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说明了这个国家对于黑人的鄙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有望达到人种平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奥巴马是欧美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统治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靖难之役后 朱允炆皇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后 朱允炆皇帝去了哪里?

燕王朱棣“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然而事后建文帝却不知所踪,建文帝到底去哪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犯了致命弱点:心慈手软。他的军队有好几次能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