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炎是君主还是昏君 为什么他的评论褒贬不一?

2021年3月27日15:35:28历史解密104阅读模式

梁武帝萧炎是南北朝梁朝的创始人。萧炎在位48年,在南朝皇帝中排名第一。萧炎用他的智慧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但后来被他的冷漠所摧毁。他不仅死了又死,还极大地破坏了南朝的国力和生命力。从此被北方政权吞并,成为大势所趋的定局。

梁武帝·萧炎是君主还是昏君 为什么他的评论褒贬不一?

公元548年,这一年是梁武帝统治的第47年,也是萧炎生活的第85年。当时,在统治时间上,梁武帝只输给了汉武帝;至于寿命,萧炎是历代正统帝王中的第一位。即使是后世,也只是不及被称为“完美老人”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自称“尽善尽美”,却倚仗十大武功。很神奇,但毕竟只是武功而已:救一百个武功,得个“百泉老人”的名号,太单调了。相比之下,尽管梁武帝的武功并不完美,但他在位已有47年,被列为“千古一帝”,勉强合格。

另一方面,在文学方面,萧炎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他的赋,在文学史上,比起甘龙,他写了一万首诗却没有一首被记住,我不知道高明去了哪里。然而,梁武帝毕竟不能算是“千古一帝”,所以萧炎更被后人铭记为“文学家”和“僧人”。

一切,只是因为萧炎多活了一年。梁武帝统治的最后一年不仅毁了他的一生,也毁了他的名声。事情的开始是从一个吉祥的梦开始的。公元547年的一天,梁武帝在睡梦中做了一个梦,梦里记载着“高祖梦平,朝庆”。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最喜欢的朱奕,并夸口说“我很少有梦想,有梦想就一定要去实现”。善于把握神圣意义的朱彝说,这是“于内在的一个标志”。果然,没多久一个东魏的成员就把一张桌子呈到了他管辖的河南南梁。来者,侯景也。

侯景,字万景,鲜卑花街人。此人小时候行为桀骜不驯,被人当村人怕。成年后的他“勇敢、肌肉发达,擅长骑射”。北魏末,侯景参军,先后在李秀、荣格、尔朱荣手下工作。二竹荣被高欢灭时,侯景投高欢。

侯景虽然“残暴残忍”,但对军队控制得很严。另外,每次战争中夺宝,侯景都给士兵上每一节课。所以侯景的军队还是挺有战斗力的。侯景受到高欢的高度重视。

公元534年,高欢做了孝顺恬静的皇帝,建立了东魏,自己独揽大权,而侯景则被高欢委以重任。史书记载:魏以为司徒、南道赴台湾,拥数十万人,专制河南。简单来说,前北魏从黄河以南到梁静、洛阳以东到大海的广大领土,就是侯景的领土。

对于高欢,侯景很听话,尊称他为“高王”。但对于高欢的长子高成,侯景很冷门,称他为“鲜卑子弟”。《世哉侯景》曾扬言:王在此,吾不敢异;王武,我不能和鲜卑孩子合作!

另一方面,高欢很清楚侯景。公元547年,高欢病重,对儿子高成说:“侯景太狡猾,不知道。我死了以后,就不为你用了。”高和他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要求侯景进入朝鲜。侯景显然不是省油的灯。他知道高王死了,就要大祸临头了。侯景看到那封自称回朝的信,心里挺不爽的:这时候回去不就等于找死吗?

高欢死后几天,侯景翻脸不认他。侯景的领土位于东魏、西魏和南梁的交界处。这片土地虽然不小,但毕竟是四战之地。很难自立,很难单独对抗三个国家中的哪一个。所以,在举反旗的一瞬间,侯景就着手寻找靠山。他的第一个你

高欢建立小靖皇帝建立东魏后不久,他的死对头宇文泰建立赵文皇帝建立西魏,对抗东魏。在当时的三国中,如果说东魏和南梁哪个最强,或许还可以争论,但如果说谁最弱,那真的一定是西魏了:土地小,经济弱,人口少。

应该说侯景的选择很精明。作为投奔主公的东魏大将的敌人,他也要求河南六州。这对于西魏来说不就是一笔胜券在握的生意吗?然而,西魏的话是宇文泰,但他们是老油球。在他眼里,这个看似安全的业务,由于侯景的存在,风险急剧增加。谁都知道侯景反复无常。

算上高欢和儿子,他换了四家俱乐部,几乎每次换一家俱乐部,都会和以前的俱乐部为敌。今天他投票给我,明天他背叛我。我该怎么办?所以宇文泰对侯景的回答是:是的,欢迎。但你要在朝鲜当官,我会派人接管你的领土。

侯景看得目瞪口呆:这和高父子叫我回韩国不一样吗?因此,侯景表面上接受了西魏封的官衔,但暗地里寻求第二个选择,——,投梁南下。

面对侯景的这封信,梁武帝的君臣该怎么办?大臣们商议的时候,以大臣的仆人谢菊为首的一帮大臣都反对。原因有二:第一,侯景的性格问题。这个人虽然能善战,但是反复无常。谁能保证他会忠实地为南凉服务?第二,正如谢菊所说,南凉“与魏同和无关。今天,接受它的叛徒是不合适的。此时东魏南凉与高关系尚好。接受东魏叛将不是很明显的撕裂两国关系吗?

虽然吴亮想接受侯景,但当他听到大臣们这样说时,他犹豫了。一大早,我一个人来到武德阁,对自己说:“如果我们的国家比这更好,现在就接收土地。是一件事,导致意见不一,无怨无悔。”老人心里纠结。懂得神圣意义的朱奕,此时又出现了。朱翊马上回答:明升鱼雨,上影苍玄,北土李,谁不佩服?没有机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上来把老人捧高:神圣的智慧,命运的谎言,北方人都想着臣服,这不是没戏吗?然后,朱翊说:今日侯景分魏国一大半,钱从圣朝送走。不就是上天引诱它,人们奖励它吗?从原本的内心去判断事物是不一样的

嘉。点明两件事,第一,侯景带来的是“魏国大半土地”;第二,这是“天诱其衷”,老天的旨意。

最后,朱异不忘补一刀:今若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人家来投你,你不收,以后还会有人来投你吗?三下五除二,把老人家说动了。

想想那大片的河南土地,想想良将,想想天命,想想自己的年纪,想想功业,想想那天做的那个梦,梁武帝下了决心: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于是,梁武帝封侯景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并先后两次派兵北上,支援侯景。为首大将,是萧渊明。

萧渊明之父萧懿,是萧衍的兄长。让亲侄子统兵出征,这种事放在宋、齐两代是罕见的。两代都以屠戮宗室出名。叔侄这么近的关系,莫说掌兵,能保住命就不错了——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时,百般虐叔,最后却被自己的叔叔刘彧反杀了。宋明帝刘彧上台后,旁支上位心中不安,于是杀光各路侄子。宗室之惨,难以名状。

然而萧衍是个慈父。虽然早年挥军征战四方,刀下鬼多得数不过来;虽然覆齐建梁之后,对齐明帝萧鸾一系几乎斩尽杀绝。但与宋、齐的篡位者不同的是,萧衍不是嗜杀之人。对萧齐宗室的杀戮,仅限于萧鸾一系,而对自家宗室的重视和爱护无以复加。

比如对亡兄萧懿的儿子,尽数封侯;而对萧琛、萧景等宗室,均委以要职。甚至,有的宗室触犯了法律,萧衍也网开一面,不予追究。对待宗室,萧衍一直怀着一份亲情,以致当时史臣有论:高祖光有天下,庆命傍流,枝戚属琏,咸被任遇。

对宗室如此,对自己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除了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外,其余七子均封王,各镇一方。其中二子萧综之事,让老人家特别费心。当年萧衍起兵反齐、诛杀东昏侯萧宝卷之时,萧宝卷的妃子吴氏已有身孕。后来吴氏被萧衍纳为妃,仅七个月后便生下了腹中的孩子,即萧衍的次子萧综。宫中人多疑此非萧衍骨肉,萧衍却不疑,照样封王。

萧综长大后,吴氏因忌恨失宠于萧衍,故对萧综说出了身世。萧综大惊,决心与萧衍决裂。在一次与北魏的战争中,萧综趁机投靠了北魏,更名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萧衍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削爵土,绝属籍,改其姓为悖氏”,但很快又恢复原来的样子,甚至封尚在梁土的萧综的儿子为侯。可见萧衍心中的放不下。

萧衍对亲子如此,待养子亦不薄。侄子萧正德,在萧衍长子萧统尚未出生时,被过继给萧衍做儿子。等到萧统出生,萧正德又回归本宗。萧衍称帝后,封他做侯。由于落选太子,萧正德怀恨在心,居然投奔了北魏。

神奇的是,一年以后,萧正德居然又跑回了南梁。更加神奇的是,萧衍居然没有责骂他!只是流着眼泪劝诫了一番。不仅恢复了他的侯位,还封了将军。萧正德回梁后,恶性不改,到处为害,萧衍也没怎么惩罚他。不仅如此,萧正德的官爵还不断提升。549年,萧正德竟是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担任守卫京畿的要职了。很快,萧衍的宽仁便收到了“回报”。

萧渊明带兵北上支援侯景,入了东魏境内。梁魏正式撕破脸皮。侯景见南梁派兵来了,心中暗喜。另一边东魏自然也没闲着,迅速组织人马,南下驱敌平叛。这一次,侯景和萧渊明运气不太好,因为东魏派来的军队,领军的是大都督高岳,而实际指挥作战的,则是慕容绍宗。

史载,侯景最开始听闻东魏派来的将领是韩轨,不屑地说道:“啖猪肠小儿!”后来听说来的是大都督高岳,侯景还是一副很牛的样子:“此尔。”等到听说慕容绍宗到了,侯景“扣鞍”曰:谁教鲜卑小儿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未死邪?吓得他以为高欢诈尸。

之后发生的战事,也的确印证了所谓“侯景克星”慕容绍宗的实力。先是闪击萧渊明,一战生擒。然后与侯景耗,耗到侯景军队粮尽,人心浮动。接着施展攻心术,对侯景的军队大打亲情牌,使之溃散,趁机冲杀。搞得侯景身边仅剩八百骑兵,狼狈逃入江南。

就这样,梁武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只得到了一个反复无常的战将和他的八百残兵,而所谓河南地却寸土未得,甚至还搭上了自己的侄子和数万士兵。对于看重亲情的萧衍来说,侄子被俘虏,让这位80多岁的老人家痛彻心扉。

这个时候,东魏那边却伸过来橄榄枝。年轻的高澄,其老辣程度丝毫不逊于其父高欢。他很清楚逃入江南的侯景,对南梁来说就是一颗炸弹,而引爆这颗炸弹最好的引线,便是刚刚被俘虏的萧渊明。

原来萧渊明被俘后,受到了东魏的款待。在高澄的授意下,东魏孝静帝亲自引见萧渊明和众将帅,解除对他们的囚禁,将他送往高澄的居所晋阳。而高澄对萧渊明也礼遇有加,十分亲切地对他说:先王与梁主和好十有余年,闻彼礼佛文,常云奉为魏主,并及先王,此甚是梁主厚意。不谓一朝失信,致此纷扰。

自出师薄伐,无战不克,无城不陷,今自欲和,非是力屈。境上之事,知非梁主本心,当是侯景违命扇动耳。侯可遣使谘论,若犹存先王分义,重成通和者,吾不必违先王之旨,侯及诸人并即放还。

在这段谈话中,东魏丞相高澄首先追溯了魏梁双方多年的传统友谊,虽然战场上东魏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但想想看还是以和为贵。紧接着,高澄一面给南梁的出兵开脱,说发动战争那不是梁主本心,是受了侯景的煽动;一面又点明,只要魏梁议和,梁交还侯景,魏自然也就交还萧渊明等人。萧渊明听了大为感慨,立即修书一封送往建康。这封信成了一把钥匙,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梁武帝·萧炎是君主还是昏君 为什么他的评论褒贬不一?

萧衍看了信之后,哭了。与诸臣商议该怎么办。朱异等人坚持“静寇息民,和实为贵”,主张答应东魏的条件议和。只有司农卿傅岐看得透,说道:高澄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命贞阳遣使,欲令侯景自疑。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这分明就是高澄的反间计,千万不要上当!

然而,朱异等人坚持要和平,不要战争。萧衍也不想再用兵,于是就给萧渊明回信,感谢高澄款待,“当别遣行人,重敦邻睦”。此时身在寿阳的侯景,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无数神兽飞奔而过。梁魏议和?这不分明拿我做筹码吗?

侯景立即作书一封送往建康给梁武帝,痛陈不可与东魏言和。侯景不放心,又叫人拿了三百两黄金,厚赂朱异,想让朱异帮自己说好话。天真!朱异是什么人?作为梁武帝几十年不倒的专宠,朱异只会讲梁武帝爱听的话,只会顺着梁武帝的心意去说,凭这点钱让他“直言进谏”替一个降将说话?想得美!

金子,朱异收下了,但话,却没有给侯景传。侯景不甘心,又写了两封信发到建康,得到的回复是两个大写的“不”。侯景被逼到了角落里。为了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侯景作了一封伪信,诈称东魏方面要求以萧渊明交换侯景,将信发往建康。萧衍看后,打算同意。傅岐力谏:

侯景以穷归义,弃之不祥;且百战之余,宁肯束手就执!人家穷途末路来投,我们收了他却又要将他抛弃;而且人家百战之将,你说抓起来,就能抓起来了?朱异等人却不以为然:景奔败之將,一使之力耳。派个使臣去把他抓起来就够了。

萧衍遂回复高氏说:“贞阳旦至,侯景夕返。”侯景听到消息后,心态彻底崩了,大骂:“我固知吴老公薄心肠!”身边的僚属说了:“今坐听亦死,举大事亦死,唯王图之!”侯景一咬牙,反了!

梁武帝真的老了。自侯景决定要反,到侯景真正开始造反,中间其实隔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侯景依然不停地向建康索要物资,虽然态度越来越傲慢,但梁武帝却一一应允。史载“赏赐锦彩钱布,信使相望”。同时,也不断有人向梁武帝告发,说侯景要反,但梁武帝并未当回事。

正如朱异所说:景孤危寄命,譬如婴儿仰人乳哺,以此事势,安能反乎!宗室鄱阳王萧范接连请命合兵讨伐侯景,梁武帝不许。朱异代梁武帝回复说:鄱阳王遂不许朝廷有一客。甚至,侯景邀梁将羊鸦仁同反,羊将使者绑了送到建康,朱异仍说:景数百叛虏,何能为?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侯景的实力渐渐恢复。终于,举兵的那一天来了。

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侯景率军直取建康。所列佞臣之首正是朱异。梁武帝听说侯景造反后,大笑说:“是何能为,吾以折棰笞之!”的确,侯景举兵时,兵不过八千。然而,此时的侯景久经战阵,正是当打之年,而梁武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挥军大战四方的萧衍了。

当梁武帝派出的平乱军队按部就班地开赴淮南时,侯景早就做好无后方作战的打算。他声东击西,率领轻兵出其不意地攻占滁州、和县,击败守江梁军,从采石渡江。梁廷震动。

除了战略上技高一筹,梁武帝统治末年尖锐的社会矛盾,也着实帮了侯景大忙。由于纵容宗室、高门世家,梁朝表面上看其乐融融,实际上暗流涌动。大量的奴仆、平民,饱受梁廷掌权者的欺压,以致侯景军至,一呼百应。开始时不过八千人,怎想兵越打越多,到建康城下时竟已有十万之众。

梁武帝早年统治下的国家,“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如今,一去不复返。建康城自东吴起做首都,后又历经东晋、宋、齐三代,经营良久,就算侯景人多也没那么容易攻破。负责京畿防御的萧衍养子萧正德,却早就被侯景收买,背叛了对自己数有恩典的养父。

在萧正德的引导下,侯景军顺利地攻进了建康,梁武帝则率守城残军退入台城,在名将羊侃的组织下死守。

从548年10月,到549年3月,台城攻防战打了五个月。萧衍的儿子们呢?此时萧衍的儿子中,健在的只有三子萧纲、六子萧纶、七子萧绎、八子萧纪。三子萧纲跟父亲萧衍一起,被困在台城。能自由活动的只有另外三子。六子萧纶,即统兵征讨侯景的主帅,能力有限,打侯景打不过。七子萧绎,镇江陵,倒是派兵勤王了,可看起来不怎么积极。八子萧纪,镇蜀中,干脆不发兵平叛。

直白点说,对老七老八而言,困在台城的并不是什么“父亲萧衍”,而是大梁王朝的开国君主梁武帝。正牌太子萧统早已故去多年,只要梁武帝一去世,这皇位,花落谁家未可知。作为皇帝,梁武帝的功过还不好简单地评断,但作为父亲,萧衍可以说是很失败了。

羊侃病死了,台城也终于失陷了。当听到侯景军涌入台城的消息时,梁武帝“安卧不动”,问近臣:“犹可一战乎?”近臣回答说“不可”。梁武帝感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不一会儿,侯景带兵进了皇宫。一段史上绝无仅有的会面就此展开。

侯景首先表态:为奸佞所蔽,领众入朝,惊动圣躬,今诣阙待罪。梁武帝于是召见侯景。侯景入殿后,梁武帝“神色不变”。梁武帝问道:卿在军中日久,无乃为劳!侯景竟然不敢抬头看梁武帝,“汗流被面”,满头大汗。

梁武帝又问:卿何州人,而敢至此,妻子犹在北邪?侯景居然答不上话。旁边的将领代侯景答道:臣景妻子皆为高氏所屠,唯以一身归陛下。梁武帝又问:初渡江有几人?侯景回答:千人。围台城几人?十万。今有几人?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梁武帝终于不说话了。

侯景退下来,对僚属说了这么一段话:吾常跨鞍对阵,矢刃交下,而意气安缓,了无怖心。今见萧公,使人自惧,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可以再见之。之后,虽然台城尽为侯景控制,但在梁武帝面前,侯景的要求却皆得不到满足。

侯景想借梁武帝之名发号施令,竟被梁武帝三言两语怼回去。侯景无奈,只得削减梁武帝膳食。86岁的老人终于扛不住了,忧愤成疾。临终前,梁武帝觉得口苦,想喝蜜却不可得。两声“荷!荷!”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梁武帝死了,在位48年。萧衍死了,享年86岁。总共55年国祚的南梁,在几年之后也寿终正寝。经此一乱,南朝国力一落千丈,哪怕继任的国君如何努力,都难以找回梁初的版图和国力。东魏于此乱并未占得多大便宜,倒是西魏,拜萧衍那两个儿子所赐,占据了巴蜀和荆州,一跃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

再之后,陈代梁,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继而北周灭北齐,隋又取而代之。公元589年,隋灭陈。梁武帝做梦想实现的宇内一统终于实现了。华夏的命运,就此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失落的理想国?《琅琊榜》的政治隐喻 历史解密

失落的理想国?《琅琊榜》的政治隐喻

表面清明之下,从庙堂到江湖,都有隐而不见的伤口。十三年前的案情成为一道分水岭,真正的地狱并不仅仅在于梅岭熊熊烈火的无情屠杀,也在于清洗之后的大梁王朝,更在于自我审查自我束缚的世道人心。《琅琊榜》剧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