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陆游临终有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里的九州,代表着中国。这已是常识,无需解释。
然而若问“九州”的来历,却不见得每个人都知道。这还要到儒家最古老的经典《尚书》中去刨根儿。《尚书》有“禹贡”篇,顾名思义,跟大禹有关。大禹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为了治理水患,他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大禹亲自踏看山川的方位及走向,了解各地的土质和物产。在治水的同时还开山修路,削木为记,把天下分成九州。也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具体方位范围,请看下面的示意图)。整个九州的畛域,东起大海、西至甘陕、南达湘鄂、北抵辽东。


其实这种州外有州,海外有海的想法,早在战国时已有人提出。先秦诸子的九流十家中,有个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大约与屈原、荀子同时。他是齐国人,老家在今山东章丘。早先他也师从儒家,大概当时儒生太多吧,没有哪位君主肯重用儒生。于是邹衍别立派别,创立了“阴阳”“五行”之说,居然一举成名。
相传他的学说在当时很吃得开,诸侯纷纷请他去做官。他前往燕国时,燕昭王“拥彗先驱”,就是抱着扫帚走在前面,表示亲自扫除迎接之意。燕王还为他建造宫室,拜他为师。那是邹衍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

据邹衍讲,大禹所划分的九州,叫“海内九州”。其实海外还有大九州。司马迁《史记》转述了邹衍的“九州”观念,为了阅读方便,我把它翻成语体:
儒生所说的“中国”,在天下只占八十一分之一。中国名“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内分为九州,就是大禹所划分的九州,这个不是我所说的“九州”。在中国之外,像赤县神州这么大的,还有九个,这才是我所说的“九州”。这些州都有小稗海(小海)环绕着,人民和禽兽都不能随意来往。这样的九个州,又合成一大州,而这样的大州又有九个,外面有大瀛海(大海)环绕着。再往外,就是天和地相接的地方了!
邹衍的数学还是不错的,照他的说法算来,赤县神州的确只占天下的八十分之一。而九个赤县神州大小的国度合成一个(中)州,这规模有点像现在的“大陆洲”,如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不都是由多个国家构成的吗?而这样的洲,邹衍说又有九个,州与州之间由大海相隔。——这跟世界的真实模样已经相差无几了!
当然,邹衍“九州说”有很多破绽,数字也不可能恰好九个。不过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邹衍坐在屋子里,竟能想象出中国以外还有广阔的海洋洲陆,各洲间又有大海相隔,百姓、禽兽难以流动沟通——这真是让人佩服!

邹衍的名字,远没有孔、孟、老、庄那么响亮;然而他所创建的“阴阳五行”之说,广泛影响到哲学、医学、历法、建筑风水等领域,渗透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建立一座厅堂供奉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人,我们别忘了为邹衍留出一个席位!
(本文摘自拙著《讲给孩子的国学经典》,有所增删。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转载请注明。插图来自网上,谨致谢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