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2021年5月8日22:10:25野史秘闻63阅读模式

淮海战役无疑是一场传奇战役。

在回忆这场战斗的时候,战神苏羽曾经感叹道:

如果是四个小时后,战争就不容易了。

解放军第一将军苏羽是谁,是一个以胜仗著称的军事天才,能让他感叹的战役当然是极其重要的,但也的确如此。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战神苏羽指挥淮海战役)

那么,淮海战役为什么会让苏羽崛起得如此可悲呢?我得说说前因后果。

淮海战役爆发前,有一个前哨: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是速战速决。正是因为济南战役的胜利,我军才有了顶住压力,打赢后续淮海战役的决心和勇气。

济南作为山东最大的城市,是连接华北和华东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蒋介石任命王为第二绥靖区司令,驻守济南。

济南市还集结了以整编96军为首的12万精锐部队,配合各路部队。

战斗开始前,山东除济南以外的所有地区都是解放区,济南已经成为一座孤岛城市。当时美国人都列举希望蒋介石战略撤退,放弃济南城,退守徐州。

但是蒋介石对美国人的合理意见犹豫不决。

他希望在山东和江苏边境地区集结重兵,召开一次大会。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济南是一场硬仗)

这种犹豫背后的底气是王和他的精锐部队。

王是一个善于用兵的将军。按照蒋介石的说法,他很会打仗。

早年在河南、浙江、安徽等地与红军作战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抗日战争中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全面内战开始后,蒋介石非常器重他,他的部下还率领精锐的美国机械工程师。

如此强大的军队战斗力,以及济南独特的山地丘陵地形和坚固的城防,让解放军完全不知道如何快速拿下济南。

因此,在制定最初的战略计划时。我军对征伐时间的初步估计是15-20天左右。如果不能被打败,就已经制定了计划,就是把艰苦的战斗变成一场24小时的援助战。

所以在战前部署中,100个团全部兵力中,有40个团负责进攻济南,但部署在济南外围地区的却多达60个团。这样部署的目的也很明显。

但是战斗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进攻开始不久,96军军长、84师师长吴率领2万大军参加了起义。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王惊慌失措,随后战斗进行得很顺利。一场原本计划15-20天完成的战斗,短短8天就结束了。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八天结束战斗)

济南战役是我军的第一次大胜利。这么快取胜,战略意义重大。

那次解放后,毛主席去济南视察时,曾感叹地对身边的人说:

济南之战打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全世界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毛主席想不到的是惊喜。蒋介石想不到的不是好事。

王军的撤退和济南的迅速陷落,使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逆转。

济南战役前,为了缓解中原战局的危机,特别是为了缓解邱清泉胡琏部对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的压力,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计划派苏羽带华野跃入长江以南,渡长江牵制胡琏、邱清泉主力。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陈毅为苏羽写诗)

作战计划制定后,陈毅元帅还写了一首诗说:

一月留在阳沟时间长,左右很难平衡。

弓马不送,也只是因为贼要逃王。

如果北国是德国

豫东之战、济南之战前,苏羽提出留在中原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构想。

中央军委听了苏羽的意见,也给了苏羽写军令状的机会。这份军令状是:

在4至8个月内,全部歼灭第五军和国军其他部门,消灭正规军5至12个旅,做好渡河准备。

但是这样的军令状对苏羽来说是问题吗?当然不是!

先是豫东之战歼灭敌军九万余人,完成军令状任务,然后是济南之战,大获全胜攻克济南。

弹得越来越流畅的苏羽,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这个计划被后人称为:小淮海战役。

计划目标:攻占淮阴、淮安、海州(今连云港),切断徐邦线,拦截徐州之敌,连接山东解放区和苏北解放区,最大限度地消灭国军有生力量。

面对苏羽咄咄逼人的攻势,国军也做出了回应。

徐州剿总统帅刘智,将四个团全部集结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线四个绥靖区,并作出防御状。这一切安排妥当后,第九绥靖区被撤销,属于

的李延年部划归黄百韬指挥并向徐州方向撤退。

如果刘峙的作战计划顺利执行,解放军又要经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淮海战役是支前的老百姓)

可,黄百韬军团却在关键时刻出现了战略延缓。

黄百韬字焕然,是国军第七兵团司令,他所统帅的整编25师,算不得国军王牌部队,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先后参与过孟良崮、南麻、临朐战役,在胶东和豫东的大战中表现也不俗。

尤其是在1948年6-7月的豫东会战中,黄百韬部,不仅成功救援了第七兵团还和邱清泉配合逼退了粟裕。这场战役被国军吹成“中原大捷”,黄百韬也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并被提拔成陆军第七兵团中将司令。

国军的如意算盘是,在兵力收缩后,沿徐州和蚌埠区域集结60万兵力和解放军展开决战。(徐蚌会战)但就是这被寄予厚望的黄百韬部,在国军全线战略收缩,集中兵力的时候,却要求原地休整,耽误了集结的时间。

黄百韬当时咋想的?也有两个说法。

第一:黄百韬被要求留在新安镇区域,等待第44军还有第九绥靖区部队撤退后,一起共同退守徐州。

第二:下令的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起家是靠在海州(今连云港)贩盐,走私生意做得很大,家产都在海州,44军撤退的时候,带了不少刘峙的家当,为了保证家产安全,才让黄百韬部留守新安镇区域。

明面上为协同部队共进退,暗地里为了自己的私产而让部队留守。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被坑的黄百韬)

深知兵贵神速道理的黄百韬,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停下脚步,等待后续集结。

至于为何他没有抗命行动,则和心中的侥幸心理有关。

首先:在他看来解放军刚刚攻克济南,至少需要休整数天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其次:他对于自己手下部队的军事实力也很有信心。第七兵团下辖五个军,加上新划归他指挥的44军,拥兵12万的他,虽然焦急却依旧不慌乱。

最后:新安镇离徐州并不远,那里还有无数国军王牌部队,即便受到进攻也有外援可求助。

以上三点,让黄百韬听令留守。

这一等就等了2天之久,到11月8日上午,划归黄百韬指挥的44军终于来了。

就在黄百韬等待的时候,粟裕看到了敌军的破绽,孤悬徐州之外,还没有撤退的黄百韬第七兵团是条大鱼啊。

先吃掉它,再转而进攻徐州外围,最后集中攻击徐州城,就成了粟裕的战略规划。

战役关键时刻,国军统帅刘峙却依旧犹如无头苍蝇一般,连我军主攻方向都没弄清楚。

为了配合粟裕的进攻,毛主席电令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进攻徐州外围,迷惑对手的同时,给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部,制造机会。

这场侧面佯攻,主力准备过后,国军所有人一致认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是徐州,进而放松了对于黄百韬部的关注。

在关键时刻,身处前线的黄百韬看得更清楚,察觉危险的他立马向坐镇徐州的刘峙求援。面对黄百韬发出的求援信号,刘峙并不重视,只是要求黄百韬东撤徐州,守护徐州城东大门。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淮海战役形势图)

淮海战役按原定计划是1948年11月8日晚打响。

可身在前线的粟裕,在观察了黄百韬部状况之后认为,如果战役在11月8日打响,则黄百韬部极有可能逃走,如果等他们都在徐州完成集结,无疑将加大作战难度。

为此,他大胆决定提前两天发动淮海战役。

做好决定的粟裕,一面率华野兵分三路进攻,一面请示中央军委。

兵贵神速,兵贵神速,黄百韬不懂的道理,战神粟裕那是一清二楚。

11月7日收到粟裕请示的中央军委,回复了粟裕四个字:

不要请示。

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给了粟裕建议充分肯定不说,还给予了他战场最大指挥权。

得到批准之后的粟裕,立马加快了行动步伐。

三路大军分头挺进,从北向南一路直插徐州,横扫陇海路以北150平方公里区域,用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敌63军和100军一个师,25军一个团。

战略穿插完成之后,徐州前线国军处又出现变故。

防守徐州北大门的第三绥靖区两个副司令何基沣和张克侠,率所部2.3万人临阵起义,一时间徐州北大门洞开。

华野右路军眼见机会难得,在粟裕指挥下,分成三个纵队,通过何基沣、张克侠防区,直插黄百韬军团背后,断了黄百韬的退路。

华野另一路大军,则从西向东一路紧紧追击撤退中的黄百韬第七军团。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国军节节败退)

连续的追击,让黄百韬忙中出错,在渡过京杭大运河的关键时刻,忘记了架浮桥。

十二万大军,拥挤在唯一的铁桥之上,行军速度迟缓。

华野先头部队,追上渡河的黄百韬部第七兵团,当然不客气,顺势发起进攻的他们,将黄百韬部打得丢盔弃甲,损失了近半兵力。

而友军的不配合,让黄百韬部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黄百韬忙于渡河的时候,驻防碾庄的第13兵团李弥部,居然在急切地撤退向徐州城。眼见友军不管不顾自己安危执意撤退,黄百韬不断求李弥晚点撤退,却没有得到任何理会。

渡河之后的黄百韬部,兵力仅剩下六万多人,再也没有了西向徐州的能力,只能依靠撤退的李弥部修筑的工事在碾庄区域坚守。

依靠工事坚守碾庄的黄百韬部依旧不死心,凭借装备优势和工事优势,让华野损失惨重。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伤亡巨大的碾庄战役)

仅仅第一阶段进攻,华野就损失了四千多人。

眼见攻坚战不利,粟裕立马改变作战方针,采用“近迫交战”方法,通过不断挖战壕,不断抵近敌人,稳扎稳打步步蚕食敌军阵线。

两方交战焦灼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救援徐州解黄百韬之围,调刚从东北撤回的杜聿明去往徐州指挥作战。杜聿明上任之后一改刘峙的龟缩战略,调邱清泉部向徐州东南集结,调李弥部向徐州以东集结,指望能在黄百韬坚守的碾庄区域,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面对国军的主动出击,华野指战员分析战局之后,决定以退为进。

在第二道防御线上,派遣重兵死死拖出了敌军救援部队,

这些救援部队,寸进不得,就在距离黄百韬部几公里的地方眼睁睁看着黄百韬部被围歼。

战斗一直持续到11月22日,抵抗十二天之久的黄百韬被歼灭。

这场战斗也是淮海战役中,最惨烈一战,解放军伤亡达6万人之巨。

伤亡虽然大,但对于战局的影响则是决定性的,经过碾庄一役歼灭黄百韬部之后,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多路敌军,获取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粟裕的感叹:如果再晚4个小时,仗就不好打了

要不是粟裕以过人眼光和战略胆识,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战况可能会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黄百韬部必定已从容退守徐州,真如此,徐州势必更难攻克,解放战争的进程或许会延后也说不定。

粟裕以一己之力,大大缩短的战争进程,其中各种惊心动魄的事件,如今读来依然激荡人心。

淮海战役后 苏羽感叹:如果是4小时后 就很难打了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