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军
第七十四军是1937组建的,俞济时任军长,继任者有王耀武、施中城、张灵甫。该军在抗日战争中,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战绩极佳。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上高战役、常德战役。在1938年7月的万家岭战役中,第七十四军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几乎全歼日军一○六师团1.7万余人,战果辉煌。战斗中,第五十八师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师经过两天的激战,仅存500余人。最让人钦佩的是,万家岭战役既无平型关八路军奇袭之利,又无昆仑关火力之优,全靠将士们的奋勇拼杀。1940年,王耀武接任军长。1941年5月,王耀武指挥第七十四军作为“决战兵团”,参加江西上高会战。恶战25天,击毙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岩永少将指挥官,重创日军第三十四师团,使第三十四师团及第二十混成旅团伤亡高达70%以上,共毙伤日军1.5万人,取得抗战以来的空前大捷,被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国民政府特颁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给第七十四军,以彰其功。第七十四军从此获得“抗日铁军”的美誉。
在1943年11月12日的常德会战中,该军的表现也极为英勇。当时,第五十七师固守常德,与日军3个主力师团2万人血战16昼夜。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第五十七师官兵伤亡殆尽。最后该师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师长余程万亲率卫队参战。战至弹尽后,官兵只好肉搏,但仍誓死拼杀,战况惨烈空前。此役仅第五十七师就毙伤日军1万人以上,但自己也伤亡惨重,全师8000多人只有师长率180人突围生还,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1945年8月,第七十四军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投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后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蒋介石挑起内战后,该师成为内战急先锋。在华东战场上,该师凭借强大兵力、火力和机动性,为蒋介石集团立下不少战功,师长张灵甫因此多次受到蒋介石、宋美龄的接见。1947年孟良崮战役被我军歼灭。
新一军新六军
新一军和新六军是在异国他乡上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扬名海内外。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将在印度的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
1943年3月,新三十八师重返前线。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进军胡康河谷。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了日本最精锐的第十八师团的主力,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屡创强敌,这是日军做梦都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随后新一军、新六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中国军队如猛虎下山,一路过关斩将,锐不可挡。
后来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和新六军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但再也没有光辉的传奇了。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中曾经战功卓著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