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文化大家遗存迫在眉睫 周汝昌珍藏书信未面世

2017年4月7日12:42:30历史解密1,016阅读模式

周汝昌珍藏书信尚未面世

留下众多诗词未整理出版

走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生前的家,到底未能成行。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去世,其女周伦玲诚恳地说,即便来家里也看不到什么了,她父亲留下的书籍、手稿、书信、研究资料等基本上都捐出去了。

周汝昌的手稿、书信等,于2014年正式捐赠给了恭王府。之所以做出如此决定,一是因为1953年周汝昌出版了其代表性著作《红楼梦新证》,在该书第三版补遗中,他认为恭王府及后花园是《红楼梦》大观园遗址。为了更好地保存这项考证成果,他还与恭王府合作,录制了专题片《芳园筑向帝城西》。二是恭王府缘于周汝昌的著述观点,打算要为周汝昌建立一个纪念馆,并于2013年5月与周家达成捐赠协议。“我们也老了,整理父亲的东西很不现实。父亲要活着,他也会为我们的决定感到高兴的。”周伦玲说。

周伦玲透露,周汝昌留下的东西最后装了六七十个大塑料箱。其中包括许多珍贵信札,像胡适写给周汝昌的六七封信,还有张伯驹、徐邦达、启功等名人写给他的信,以及周汝昌一生精心收藏的老师顾随的百余封信。“当年我们生活条件不好,但从没想过用这些东西来换钱。”周伦玲特别强调。

周汝昌留下的手稿数量很大,前期手稿是繁体的蝇头小字,有的是草书,有的是铅笔字但快没色了,还有他的一些英文稿,这些都不易辨认。此外还有很多碑帖,上面都有许多题跋与批注。周伦玲说,到了晚年,父亲的字更是重叠且笔画不全,无法辨识了。“整理起来很艰苦,肯定有的整理不出来了。”

而关于那些捐献的藏书,都是周汝昌当年一本本淘来的,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它们看起来外观不漂亮,但每一本书周汝昌都精心写有题跋。晚年他视力大减,还会时常让子女把“唐诗宋词”从床底下的箱子里翻出来,让他们念给他听。

周汝昌的重要遗存已捐出去两年多了,但至今手稿整理没有具体进展,纪念馆也没有下文。

家里还有他留下的众多纸片,家人还是不舍得扔。周伦玲如今就在一张张破烂纸片上,进行着仔细辨认。她发现那些写在日历上、纸片上的,竟然有不少父亲创作的诗词,还有写了半截的文章。周汝昌写过大量诗词,但直到今天也从未出过一部诗集。周伦玲计划把藏在日记、信件、文章里的诗作搜集、整理出来。她遗憾地说,父亲给友人写过的信中就有不少诗词,但当年的友人都老了,或者早已故去,想找寻到所有的诗作根本不可能。

即便设法找到了,字迹的辨认也是困难重重。不久前周伦玲就将父亲的一篇文章交给一家报社发表,文末缀有诗,编辑审阅后说,这诗的韵脚不对呀。于是通过邮件发去截图,大家费了半天劲猜来猜去,才算有了答案,“很多时候,我经常就把他的字辨认错了。”周伦玲说,自己不懂诗词,这对她来说是很艰巨的事情。由此也可想象,那些捐献给恭王府的手稿等,其整理难度有多大。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