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文化大家遗存迫在眉睫 周汝昌珍藏书信未面世

2017年4月7日12:42:30历史解密1,019阅读模式

大家手稿待抢救并非个案

及时整理靠好助手与机构

事实上,许多大家的手稿长期处于疏于整理状态,已成普遍现象。《梁思成传》作者窦忠如发现很多老先生去世后,家里都保持原样。他到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家,桌子上还摆着北京人头盖骨的模型,而贾兰坡留存的资料长期未能得到整理。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刘福春也证实,老诗人牛汉于2013年9月去世后,其书信至今没有整理。在牛汉生前,刘福春编辑《牛汉诗文集》时,曾打算收入上世纪50年代牛汉与夫人的通信,这些书信曾于牛汉1955年入狱后被没收,平反后才归还。刘福春回忆,2009年他拿到了这批书信,准备着手整理,但牛汉认为出版并不合适,结果这批书信的整理也就此搁浅。

不仅如此,已过世的黄苗子、王世襄、史树青、郑孝燮等等大家,都留下很多东西,但因后人无暇整理或整理难度大等原因,手稿等就一直堆在家里。

面对如此局面,窦忠如解释,一代大家手稿未能整理,一方面是因不少老先生的家学没有得以延续,家属无人能承担整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够,很多老先生都没有助手。刘福春则认为,手稿、书信整理很复杂,谁来整理、怎么整理都是问题,整理者不仅要认得字,还要涉及繁体字、异体字以及纠错等问题,这是很多人都难以应付得了的。“一代大家的手稿整理,或多或少都面临这些问题。现代文献整理有规范性,但至今都少有人提。”

记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名家的珍贵手稿、信札甚至已流散。草婴于2015年10月去世,其女盛姗姗透露,草婴上世纪五十年代翻译的《一个人的遭遇》,八十年代翻译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以及一些中短篇小说译稿,一直没能找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译稿当年交给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由出版社交付给印刷厂,从此下落不明。盛姗姗听说这两部手稿没被扔掉,还在某人手里。她热切希望手稿持有者在看到本报报道后,赶紧与她或相关部门联系,尽快归还父亲的手稿,“这些手稿也将会捐赠给国家。”

无独有偶,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今年2月在西安辞世。令霍松林家人意外的是,其签名本图书、手稿、信件等,已在网上卖得火热。如霍松林1989年为终南印社写的文章售价5000元,写给中华诗词学会办公室的信件,以及他写给学生、好友的信件等,平均一页信纸售价至少800元。霍松林的藏书签名本,在网上至少有几十本在售,最贵的大约400元一本。霍松林之子霍有光说,父亲生前寄往编辑部、出版社的手稿、信件等都未退还,因一些单位管理不严格,有的手稿流入了市场。其中一部分流入市场的藏书,则是2005年霍松林捐赠给陕西师大后,竟然被学校当破烂处理掉了的。

调查还发现,名家手稿整理及时、完整、规范,与相关单位的重视,和名家生前就拥有好助手、好帮手都不无关系。侯仁之先生于2013年10月辞世,手稿、手绘图等文献的搜集、整理已历时7年,目前还在有序进行中。侯仁之女儿侯馥兴说,北京大学专门成立了侯仁之采集小组,北大老师、硕士、博士等参与整理的人员,前后共有十余人。

而去年辞世的杨绛先生的手稿整理,在其生前就委托助手吴女士帮助完成。年逾八旬的吴女士学养很高,将庞杂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杨绛去世后,她依旧完成了相关后续工作。吴女士介绍,杨绛去世一周年之际将办展,届时杨绛手稿也将展出。

眼见大家的身后麻烦事成堆,当然也会有一些睿智老头儿、老太太趁活着赶紧做出决断。95岁的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已陆续将他的信札全部出版,其珍贵藏书也已捐献。他说,就怕自己走了以后,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会变成一笔糊涂账。

  记者手记

大家手稿不可再生

不能变成一笔糊涂账

文化大家留存的手稿、信札、藏书等,对于研究其生平、学术思想、为人治学、艺术造诣等方面,都有极珍贵的文献价值,这一点不言而喻。

但事实是,不少大家生前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身边往往都缺乏助手、帮手,很多手稿、藏书、信札就胡乱塞到床底下、柜子里、纸箱里,根本无暇顾及。何况有的大家突然离去,其生前只求清净独立工作,对身后事没有交代,其留下的手稿身藏何处,数量多少,就如同谜团一样,难以破解。

不仅如此,一些单位对于名家手稿、信札、藏品管理不善,造成一些手稿、信札流失,让其在民间交易市场异常活跃。编辑部、出版社有严格的编辑流程等各类制度,但对作者手稿不仅不退还,而且一直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多年前的“宽松”,如今却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这对大家手稿的整体保护、研究也带来了巨大损失。

面对这些现象,周伦玲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对于有成就的老学者,尤其是那些纯学者,国家应多给予关注,生前应配备助手或学生,身后应对其著作抓紧整理。窦忠如也呼吁,为已退休的大家配备助手要形成机制、要成为标配。此外,严格的手稿管理制度也要成为一些单位、机构的标配。

文化大家离去后,其老家政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等都会纷至沓来,提出收藏手稿、信札的种种要求,有的家属往往顾及各方,但手稿也就散落四处,变得“支离破碎”。其实,家属如果能选择档案馆、图书馆等可靠机构进行整体性捐赠,不失为上乘之举,这对大家的全面研究将是极大的利好。如同当过十多年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的霍有光所言,“只有国家能够保留,其他任何人都保留不了。”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目前还缺乏成熟的名人手稿、收藏捐赠机制,家属捐赠是否适当给予经济补偿、奖励等,尚缺乏细化的措施,这也挡住了不少家属的脚步。

但无论怎样,文化大家的手稿、信札将越来越成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其文化价值、文献价值不可估量。保护大家手稿,就是为民族留下时代印记和文化记忆,不能再任其自生自灭了。

路艳霞

原标题:抢救文化大家遗存迫在眉睫 周汝昌珍藏书信尚未面世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