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抗日地道战:挖地道3万里 设置兵工厂(图)

2017年4月7日12:45:24历史解密1,035阅读模式

反映冀中地道战的剖面模型

走出平原 全面推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4年冬,冀中各地军民开挖的地道总长度超过1.2万千米,在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冀中军区的几个军分区在地道里设置了地道兵工厂、地道医院、地道仓库和地道指挥所。这一成功经验也很快走出平原,向华北其他适合挖地道的地区进行了推广,并在多地得到应用。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境内多为山地,但民兵地道战在这里同样得到很好的应用。1943年4月12日,日军和易县伪警备队集中了1500余人,还抓了500余名民夫、40辆大车前往易县匡山村“扫荡”。当时龙华二区队的一个连和龙华三区小队驻在匡山村,依托地道进行持久抵抗。匡山村民兵把70颗地雷埋成三道雷区。拂晓,日伪军从西山进攻,结果被炸死几十个。中午,日军强迫民夫前行踏雷,二区队为了不伤及百姓,放日伪军进村,区小队游击组依靠地道和敌人展开村落争夺战。区小队在暗处,利用长短枪、地雷、土炮攻击敌人。战斗到天黑,日伪军无法前进,只得败回易县。经过一整天战斗,我军消灭日伪军200多名。

和易县相邻的满城也出现如火如荼的山区地道战。1944年秋,中共满城县委在石井村举办县区干部训练班,日伪军千余人分三路趁夜扑来。拂晓时,四面山头都出现了敌人,我三个民兵小队在村东阻击,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而后进入地道。敌人进村后到处搜索,发现洞口就逼着伪军下地道,却被民兵击中,敌人不敢接近洞口,只是向里面乱扔手榴弹。下午,我军主力部队从外围发动反击,民兵小队通过地道冲到南门楼,打散集结在那里的数百名日伪军。当敌人集中火力向两个门楼射击时,民兵绕到一处高房,对附近日伪军一阵猛打,敌人调集火力射击高房,民兵又转移到南门楼,扔出去的手榴弹在日伪军中炸开了花。就这样,民兵巧妙地在地道、暗堡、高房工事里忽东忽西,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了十多个小时,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据国内学者考证,抗战期间,仅冀中人民构筑的地道就达到约3万华里(1.5万千米)。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华北军民利用地道对敌展开拔点作战,成功拔除敌据点碉堡600多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3500个村庄的政权。聂荣臻元帅评价说:“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宋涛)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