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反贪风,为何结果不一样?

2017年4月19日08:00:24野史秘闻648阅读模式

贪腐自古就是威胁一个王朝统治根基的因素,历朝历代有作为的君王针对贪官都有着不一样的惩办方法,而明清两朝是特别的,可是结果却很不同!

网络配图

明朝承接蒙元,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官场贪腐之风盛行,加深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众多农民起义最终北逃,加之朱元璋出身卑微,对于贪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憎恨,所以说对于贪官,朱元璋推行了史上最为严厉的反贪法,凡贪污60两者,斩之,还有众多诸如剥皮一类的严酷刑法,一旦发现有贪污的官员,必然顺藤摸瓜,查出所有牵连的官员以严惩,朱元璋同时鼓励民间百姓检举贪官,一旦案件做事,百姓也会得到奖赏,朱元璋在位时应该是历史上斩杀贪官最多的时候,多少有些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感觉。

网络配图

与明朝相比,清朝雍正时期是反贪效果最好的阶段,大清入关数十年,康熙一朝解决了清朝入关残存的问题,国力强盛,但是官场上开始出现贪腐之风,雍正对于贪官可以说是下了死手的,以前的贪官以为只要自己死了,把贪污来的钱留给自己的子孙和亲戚,雍正则把这条路做绝了,贪官贪的钱是需要其子孙亲戚补回来的,贪多少补多少,雍正让候补官员去查在位的官员,一旦查出其贪污,候补官员就会毫无保留的查清前任官员到底贪了多少,没有一丝隐瞒。

网络配图

二者相比,清雍正时期反贪效果还是比明朝朱元璋时期好的,因为当时明朝的官员俸禄偏低,虽然对于贪官的处罚很严厉,可还是有很多官员愿意涉险,用自己一人的性命换取子孙亲戚奢侈的生活,贪一点是死,还不如贪个大的,这也使明朝的贪官大多是巨贪型的。雍正则提高官员的俸禄,最成功的就是推行了养廉银制度,而且对于贪官“赶尽杀绝”的做法,可以说是斩掉了贪官这条蛇的头和尾,效果自然要好得多,使得雍正一朝官场风气最衬得上“清”和“正”这两个字!

后魏的李崇,位极人臣,富甲一方,但他有一个毛病——舍不得吃。自己顿顿不吃肉不说,请客也没一个荤菜。他是为了显示自己清正廉洁吗?不是,仆人就有1000多个,哪儿能称得上廉洁?他就是一个大抠门儿。每顿饭,只有两样菜:拌韭菜、腌韭菜。他的门客还在外边吹:“我们家,每顿有18个菜。”人家特惊讶:“不可能吧,你会数数吗?”门客说:“二九(韭)一十八呀。”逗得众人前仰后合。

网络配图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公韩熙载出使北方,被问道:“你们南方人吃羊肉为什么不剥皮呢?我们北方人吃羊肉可都是去了皮的。”仔细想来,这个问题有点挑衅的意思。本质上是在问:你们南方人怎么那么不讲究啊?我们北方人可是很讲究的。韩熙载的回答也很巧妙:“那是因为我们那里出产绫罗绸缎。”

网络配图

绫罗绸缎和吃肉有关系吗?有啊。韩熙载的回答可以理解成:你们北方人想穿得高级点,就得穿羊皮袄,所以得省着用,把羊皮剥了收起来。我们有绫罗绸缎啊。用不着这么抠门。你看,没点“高级黑”的本事,还真当不上外交官。

网络配图

野史里的纪晓岚更奇怪,《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饭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卷二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一辈子不吃大米,偶尔吃一些面点,其余只吃肉喝茶,纪大吃货嗜好不一般!传说有一次纪晓岚与朋友去小酒馆喝酒,点了许多莱品,老纪没一味中意,朋友即兴赋诗打趣:“司徒府上宴,把酒祝奉先。不说杀董卓,即云醉貂蝉。”“即云醉貂蝉”,即纪昀嘴刁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