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说实话”的记者生涯 因铁杆而名也因此而死

2017年4月24日13:55:37历史解密1,110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 黄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他的笔锋所指,对每一个时期民众注目的严重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化的报道。为各派政治势力和军阀所忌。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黄远生从日本回来后,清政府给了他一个邮传部员外郎的职务,相当于今天国家信息产业部某司的一个副司长,级别相当于如今的副厅级,应该说毕业分配很不错。

但黄远生说,他不愿以极可爱的青年光阴,潦倒在名利场上。工作之余,他常常给北京和上海的报纸投稿,写一些时评类的文章。辛亥革命之后,黄远生承受了李盛铎的建议,辞去官职,1912年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由于黄远生和《时报》主编雷继兴是同学,《时报》总经理狄楚青和黄远生也很熟悉,他们就邀请黄远生担任《时报》驻北京记者,专门写北京通讯。后来史量才接办申报馆,又把黄远生拉到《申报》去了,但黄远生还是偶尔为《时报》写写通讯,他在新闻报道中第一个以“记者”署名。

在黄远生之前,中国新闻界是没有“记者”这个职业的,那时只有访员,也叫访事。访员不是报社的正规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的文员。他们是一个有团体组织,担承各家报馆本地新闻的爆料工作,送出来的稿子是一律的。这些访事的报酬很低,但他们有一种生财之道,假如遇到一件官司,当事人不愿登报的,晓得了访员这个门路,或者进行了贿赂,访员就可以把这件案子不送报馆。

从黄远生在《时报》当记者之后,尤其是远生的“北京通讯”的影响越来越大之后,各报馆都聘任了专门的外勤记者,那一班旧式的访员就逐步淘汰了。

民国初年,党派林立,都为了各自利益争吵不休,相互攻击,一些报纸和报人被政府和利益集团收买,使言论成为私人的工具。但黄远生放弃功名,加入新闻队伍,他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纯粹洁白自食其力之一种精神上之工人。

正是为了追求这个纯粹洁白和自食其力,黄远生尽力使新闻“保持言论独立之精神,与一切个人关系和党派无涉”。他将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分做两派,一派是社会事业和政治的实际参与者,另一派是脱离偏倚,主持公理公论的裁判者。

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和现代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已经是十分类似,他主张新闻职业化,以为新闻工作要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和鼓动者,也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宣传员。

记者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角色转型的产物,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名记者,黄远生的考虑探索了中国记者的职业化道路。

黄远生的新闻写作,与同为报人的梁启超、章太炎和于右任等人是完全不同的,梁启超等人带着政治家和报人的双重身份来评点政治,甚至急功近利地作政治宣传。

由此可见,职业记者与政论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向民众传达重要的新闻事实,后者注重某种政治目的的完成。

黄远生的新闻报道力求中立,他的笔下对袁世凯既有拥护,也有反对。对孙中山的报道,也颇有微词。1912年10月5日,黄远生发表文章说:“记者眼中之黄克强(黄兴),乃一率直热诚之人……而终异于中山之大言无实。”他批评的这个“大言无实”的人就是孙中山。

林志钧说黄远生的文章“没有偏袒哪一党的意思”,所用的是“不存成见公平评论的态度”。记者要作“不党之言”是黄远生对于新闻业务的一大贡献。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简介: 黄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他的笔锋所指,对每一个时期民众注目的严重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化的报道。为各派政治势力和军阀所忌。

1915年,袁世凯筹备帝制,聘请黄远生为御用报纸《亚秆侨毡ā分鞅省;圃渡辉敢猓?月3日逃出北京,在上海发表声明否认此项聘任。11月中旬,黄远生乘船赴美,在美国继续撰写他的时政评议。因其在国内的宏大影响力,隔着大洋,那枝铁笔仍对中国社会有着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因其持独立报人的立场看世界,锋利批评直指要害的锋芒,为各派政治势力和军阀所忌。

黄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从他留下的《远生遗著》所收239篇文章看,他的笔锋所指,几乎对每一个时期民众注目的严重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化的报道。北洋时期和民国初年的重要人物,几乎均有触及,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袁世凯、黎元洪、唐绍仪、陆征祥、赵秉钧、熊希龄、段祺瑞等。重要事件如宋教仁被刺、袁内阁两次倒台、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唐绍仪被迫下野、陆征祥不再理政等,他都能抓住受众的心,将真相内幕及时告白于天下。

民国初年,城头变幻大王旗。

孙中山当了一个月零十三天的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袁当了三年总统后,觉得不过瘾,修正国号,当了八十三天的洪宪皇帝,然后死掉了。袁玩完后,黎元洪捡了个便宜,当了总统。但是半路杀出个怪物张勋,带领辫子军把退位的溥仪扶上马,重新当了十二天皇帝。

民国初期的那几年,社会上持各种政治主意的人,都在鼓噪不同的声响,制造不同的事端。其中有复辟派、立宪派、革命派、共和派,还有一些摇摆不定、捉摸不透的中间派。每天都有写文章的人在报纸上对阵叫骂,也有被暗杀的人炸得血肉横飞。身处民国的感受,只有三个字可以描述:有点乱。

1915年12月25日下午6时许,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正在饮茶吃饭的黄远生,被人从背后近距离连开二枪命中后背而殒命,凶手不断未获。死讯传至国内,黄远生生前友好纷纷责备,是袁世凯利用不成,杀人泄愤。后来再曝出原来杀黄远生的是当地“爱国华侨”,他们以为黄远生是袁世凯的走狗。黄远生因而成了革命的误杀!

凶手不断未获。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简介: 黄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他的笔锋所指,对每一个时期民众注目的严重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化的报道。为各派政治势力和军阀所忌。

死讯传至国内,黄远生生前友好纷纷责备,是袁世凯利用不成,杀人泄愤。无可奈何的亲友只好含泪为黄远生收集遗作,开悼念会。林志钧、张东荪为《远生遗著》作序,还得极力辩白黄远生是“我们的反袁同志”。

凶手是谁?过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猜测是袁世凯派人跟踪到旧金山暗杀的。另一种说法,是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美洲总支部误认黄为袁的死党而误杀的。如何被杀的说法当时就更多了,如有以为他是“被爱国华侨当作帝制余孽炸死”的;也有记载他“被革命党人以袁党人罪名枪杀于住宅内”;有的说是“被袁差遣杀手狙击身亡”;还有文章说他是被枪杀于旧金山街头等等。甚至连黄远生被杀的日期也说法不一,不少材料记载其被杀害于12月27日(被杀的二日后),据后人考,其根据大概来自于林志钧为《远生遗著》作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民国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晚上,我听见我至好的朋友黄远庸在旧金山被人暗杀的音讯(系外交部接顾少川来电报告)。”而李盛铎先生写的《墓志铭》,记载被害日为阴历11月19(即公历12月25日)。

甚至到1984年,黄的儿子黄席群写作《追想先父黄远生》一文时,都不能真相大白。儿子写道:“我父亲究竟是谁杀害的,至今是个疑案……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他是死于袁世凯差遣跟踪的刺客之手,还是遭到在美洲的国民党人杀害,总之,他不幸遇害的根本缘由,离不开袁贼妄图称帝这个关键问题。假如是死于袁党之手,正由于我父亲不但不承受袁贼的笼络收买,反而于游美之前公开在报上表示反对变更国体,卒致罹祸;假如是死于国民党人之手,那就该怪这帮人没有弄清事实,竟误以为他是袁世凯的吹鼓手,糊里糊涂地杀害一个平白无辜、真正有良知的青年人,的确是冤哉枉也。

1916年初,远生的遗骸由当时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运回上海,并在上海开了颇为盛大的追悼会。据参加追悼会的远生长子黄席群回忆,遗骸安放在一具小型棺材内,外面是一层蓝色丝绒,后来在上海加了一个木质的椁。事后,亲属将其骨灰运回九江,安葬于庐山区莲花乡桂家垅之殷家坳山。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