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大体如此。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严肃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承继皇位的尴尬之中。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这一传说从侧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态,也是真宗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后来的确产下一个男婴。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赵祯还未来得及睁开眼睛记住本人亲生母亲的容颜,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许下,被不断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生母李氏慑于刘后的势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本人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显露任何不满心情,否则不仅会危害本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网络配图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后人或许是出于男权认识,或许是基于正统观念,将刘后比作唐代的武则天,而对她当政非议甚多。加上宋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确有一个能干的弟弟泾王赵元俨,便出现了许多传闻,说刘后在真宗临终时,以不正当手腕排斥赵元俨,从而攫取了最高权利。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称,在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本人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问疾的诸大臣。后有人臆测,当时真宗是想让本人的弟弟,也即小说戏文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俨摄政并辅佐赵祯。但刘后于事后派人对大臣解释说,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元俨闻听此事后,发现本人已成为刘后当权的妨碍。为了避免遭到刘后的残酷政治打击,他立刻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之事,直至刘后逝世,仁宗亲政。
然而,传闻毕竟不是事实。据可靠材料记载,真宗病危时,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本人年幼的儿子,生怕皇位落入别人之手。他最后一次在寝殿召见了大臣们,宰相丁谓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诺,皇太子聪明睿智,已经作好了承继大统的预备,臣等定会尽力辅佐。更何况有皇后居中裁决军国大事,天下太平,四方归服。臣等若敢有异议,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当万死。这实际上是向真宗保证将全力辅佐新皇帝,决不容许有废立之心。真宗当时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点头微笑,表示称心。事实上,真宗晚年,刘皇后的势力越来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谓等人的附和,因此真宗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真宗留下遗诏,要“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相当于让刘后掌握了最高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