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终于相信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绑票。无论是国王还是草民,任何人当刀子架在脖子上的时分,都比站在神坛上愈加严肃和诚恳。为了让曹沫的刀子远离本人的脖子,齐桓公提出了富有诚意的处理方案,“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也就是齐桓公答应曹沫归还侵略鲁国的土地。
当齐桓公站在神圣的神坛上庄严地宣布了本人的承诺,曹沫的刀子便分开了齐桓公的脖子。当啷一声,曹沫的匕首扔到了地上,曹沫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从容地走下神坛。只见走下神坛的曹沫在神坛下面鲁国群臣的位置上站好,然后继续抬头仰望着神坛上的大王们,一脸的崇敬和严肃。齐桓公站在神坛上俯视着曹沫的眼睛,发现那双眼睛单纯而仔细,假如不是前面发生的绑架事件,齐桓公一定会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探索网配图
然而,此时的齐桓公很受伤。当刀子架在脖子上的时分齐桓公并没有这种感觉,而当他确信本人已经安全的时分,受伤的心突然像扔进沸腾油锅里的臭豆腐一样,一边愤恨地冒着泡,一边将浓郁的气味迅速蔓延。齐桓公反悔了。齐国对鲁国发起的虽然是侵略战争,然而那些土地却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今一把刀子就抵消了无数条人命换来的土地,对于鲁国来说,这也太容易了。假如曹沫的方式总能成功,那么军队和将军的作用将不再重要,各国诸侯都会培育一批武艺高强的高手从事专业绑架活动。在齐桓公等大国领袖看来,同样动用暴力资源,凭仗国力的战争较量就是光明正大,而出其不意绑架勒索就是不劳而获。齐桓公决定与曹沫的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进行坚决的斗争。
走下神坛的齐桓公开始反悔,暴力胁迫下做出的承诺和签署的协议可以无效,这是基本的法律原理。不过管仲却站出来阻止了齐桓公,他对齐桓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全了曹沫。管仲说:“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不能反悔。贪图小利而为本人计划,却失信于诸侯,这样会得到天下的支持,不如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