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三次“擅权”受军委批评的真实内幕大揭秘

2017年8月6日11:23:48野史秘闻346阅读模式

对于错误批判粟裕同志的问题,彭德怀同志本人早有认识。《彭德怀全传》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述:“彭德怀在1959年因'为民鼓呼'蒙冤罢官谪居京郊吴家花园,回首往事曾十分感慨地对侄儿彭启超说:'我这个人一生犯过不少错误,1958年春夏的全军反教条主义,就是一个错误。

粟裕大将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伟大的忠实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艰辛奋战,戎马一生。经历了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国防、军队建设做出了杰出的严重的贡献。

1957年7月,防空军与空军合并,我调到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工作。1958年5月到7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我有所耳闻,但不晓得会议讨论决定什么问题。1958年8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传达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批判刘伯承元帅的教条主义,批判粟裕大将反党反指导的个人主义,指的是,将帅不和,向党争权、争兵权、告洋状、告阴状等。会后8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撤销粟裕大将总参谋长的职务。我听了很诧异,我晓得粟裕老首长对党的事业忠实,组织纪律性强,党性涵养好;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对工作仔细担任,严厉要求,一丝不苟;他淡泊名利地位,从不居功自傲与人争权;他待人接物,谦逊慎重,办事讲原则,顾大局,是个敢于直言的人、正派的人,我以为他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在空军司令部部处以上干部讨论批判中,我也发言说:“粟裕大将是个常胜将军,尤其在解放战争中,战功显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严重贡献,他……。”主持会议的指导,打断我的发言说:“我们不是为粟裕评功摆好,而是批判他的反党反指导的个人主义......。”我就不说了。但我对批判粟裕大将是想不通的。

1994年12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联名发表了题为《追想粟裕同志》的文章,为粟裕同志雪了冤、平了反。文章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因而长期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这就代表党中央(刘、张两位副主席的文章是江泽民总书记审定的)、中央军委对1958年错误批判粟裕、使粟裕长期遭到不公正的对待,给予平反,重新做出历史结论。

可是在2009年4月,有人在《彭德怀全传》一书中否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结论,并给粟裕扣了许多莫须有的帽子。我看了很是气愤,我以为有必要摆出事实、澄清是非,说清粟裕大将蒙冤的事,以免读者不知真相、以讹传讹。

所谓粟裕反党反指导的个人主义,这与粟裕一贯的为人、人品,风格是不相融的,所举的详细事例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所谓的向党争权,是说粟裕对中央军委下发的文件,用不用国防部署名。这件事的事实经过是:原来,中央军委是通过各总部签署下发命令指示,施行对全军的指导。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设国防部,彭德怀任国防部长。彭要求,中央军委下发的命令指示,有的要用国防部署名下发。中央军委办公机关也是国防部办公机关,但由于中央军委与国防部对内对外下发的文件有所区别,哪些用国防部署名下发,哪些不用国防部署名下发,没有明确规定。粟裕常常因下发文件的署名问题,遭到责难。使粟裕在工作上左右为难,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粟裕为此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希望有个明确的指示,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照。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会议决定,责成总参起草一份《国防部与总参的职责条例》。粟裕遵照指示,起草了五次条例稿,这是正常的工作。有人竟把粟裕用不用国防部署名和遵照中央军委的决定起草职责条例,说成是粟裕向党争权。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多次对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本人的建议。例如:1946年6月,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是外线出击,要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粟裕提出建议在根据地先打一仗,然后兵出淮南。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才有了苏中“七战七捷”的严重胜利,这对中央调整解放战争初期战略方针起了重要的作用;1948年1月,党中央战略决策要粟裕率1、4、6三个纵队渡江南进,粟裕提出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承受了粟裕的建议,才有了豫东战役的严重胜利,也为后来的淮海战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此,没有人说粟裕反党不听党中央指挥。而在和平建设时期,下发的文件用不用国防部署名这个问题,就说粟裕向党争权,这在党内、军内、民主作风上说都是不正常的。

所谓的阴谋争军权,事实经过是:粟裕就任总参谋长后,身为总长,从当时的国际军事情势出发,为了应付突然事变,提出指定几个军作为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平时工作由各军区指导,但不列入各军区作战计划,战争时由统帅部统一调动。军委有的指导不同意,说解放军都归中央军委统一指导指挥,一旦战争爆发,可以临时抽调几个军组成战略预备队。粟裕说:“一旦战争爆发临时组织战略预备队,会打乱各军区的作战计划;一旦战争爆发交通被破坏,部队机动受阻,将会延误战机。”当时,粟裕的意见未被采纳。若干年之后,中央军委决定指定几个军组成战略预备队,这与粟裕之前提出的建议是相同的。这种纯属工作范围的事,怎么能说成粟裕阴谋争军权呢?

所谓的告洋状,是说1957年粟裕在访问苏联时,向苏方提出要苏联国防部与总参谋部职责的书面材料。事实经过是:粟裕访问苏联是参加以彭德怀为首的访苏代表团,访问中代表团有这样的安排,代表团中的各位成员,对口拜访苏军指导。粟裕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身份,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粟裕鉴于总参担任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职责条例》,从汲取外军经验出发,趁这次访问拜访的时机,向苏军总参谋长提出,请对方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苏军总参谋长说没有现成的材料,简单引见了一下苏军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组成职责。除此之外,没有谈其它问题。这次会晤,除了见面寒喧谈友好外,谈正事只有5分钟时间,加上翻译的时间,总共就二十多分钟。之后,苏方于1958年3月向我方提供了关于国防部与总参谋部职责的书面材料。这次拜访一事,1958年批粟裕时被说成粟裕告洋状,还有人上纲上线说粟裕里通外国。粟裕拜访苏军总参谋长一事,有翻译在场作证,怎么能说成告洋状呢?5分钟能告洋状、里通外国吗?

所谓的将帅不和,是说粟裕对彭德怀、聂荣臻、陈毅等元帅不尊重,不听他们指挥,与他们关系搞不好。实际状况是彭德怀、聂荣臻、陈毅都是粟裕的上级,粟裕对他们在工作上都是十分尊重的,对他们的指示决定都是仔细贯彻执行的。粟裕是个擅长考虑、看出问题敢于直言的人,有时对他们的指示决定的问题有些不同的看法、提些建议,这在工作上、上下级关系上、党内民主上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不存在对他们不尊重、不听他们指挥、关系搞不好,、反党反指导的问题。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野史秘闻

李嵩《骷髅幻戏图》背后的意义

《骷髅幻戏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画,其实李嵩并不是专业的画家,他也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绘画技能,因为出身贫寒,所以李嵩的绘画相当于自学的,他原本是一个木工,因为手艺精湛,审美颇佳,才跟随专业画师学画,后来就...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野史秘闻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对美国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说明了这个国家对于黑人的鄙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有望达到人种平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奥巴马是欧美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统治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野史秘闻

五虎将之马超,三国最具悲的人物!

在民间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三国英雄数马超”。马超之所以给人们留下勇冠群雄的印象,这还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马超,出身于将相之门,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家世显赫。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