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

2017年12月7日11:36:09历史解密1,044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的迁都

所谓“首都”,即一个国家的国都,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首都设在什么地方,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首都之于全国,犹如人的大脑之于全身,被称为一个国家的“神经中枢”。

首都地位显赫,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首都地点的选择与首都本身的建设,视为“国之大事”。一朝之内,国都一旦建立,除非政权更迭、朝代变迁, 否则轻易不会变动。纵观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因种种原因而迁都的,大致可分为两种,即积极主动的迁都和消极被动的迁都。

中国历史上,不乏积极主动的迁都。如商代的“盘庚迁殷”,汉朝刘邦自洛阳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北魏孝文帝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明朝明成祖自南京迁都北京, 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建国后将国都由北方偏僻地区迁都北京等,均属此类。虽然迁移方向各异,但迁都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拓展统治区域,以便更好地驾驭全国局势。因此,迁都之后的这些朝代,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盘庚迁殷”,造就了商代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商朝的中兴,为商朝取得灿烂文明创造了先决条件;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不仅加速了中华民族融合的步伐,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鲜卑人也因此结束了在中原汉人心目中的“胡虏”形象,达到了巩固统治的目的。

也有一些朝代,在经历国势衰颓、“外敌”入侵之际,为挽救危局、延续统治而被迫迁都。如西周末年,周平王面对西戎的进逼,被迫将国都从强敌环伺的丰镐(今陕西西安)迁到较为安全的东都洛阳;北宋灭亡后,赵构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做了皇帝,但为了避金国之锋芒,将国都自归德迁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安东南;金朝末年,蒙古人在北方迅速崛起,并攻城略地,不断南下,金朝为了延续其统治,不得不将国都自中都(今北京)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等。这些迁都,大都发生在其统治末期,是一种丧失了政治、军事主动权后的被动行为。迁都之后,虽勉强延续其统治,但很难有大的作为。

中国历史上的迁都,被称作“是中国历史剧烈震荡的政治波谱图,是中国政治变迁的晴雨表”,其影响可见一斑。

孙中山建立“海都”“陆都” 的构想

南京,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兼有江淮之利、太湖之饶与鄱阳之富,加之在军事上龙蟠虎踞,长江及其附近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攻守兼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南京素有“象天设都”“金陵王气”“金陵自古帝王州”的说法。先后有多个历史朝代与政权,选择在南京建立国都,南京也因此成为与西安、洛阳、北京齐名的“四大古都”之一。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将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国都,但孙中山是主张以南京为国都的,并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随后与袁世凯的南北议和中,孙中山同意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但附加了条件:“(一)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为各省代表所议定,不能更改;(二)辞职后,俟参议院举定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孙中山坚持认为, 自己辞职后的临时政府地点,必须设在南京。

在这场“南北二京”的争夺战中,虽然孙中山最后失败了, 但他对南京情有独钟,矢志未移。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专门留下遗嘱,要求死后归葬南京钟山之下。

孙中山生前对南京的发展与建设,也极为重视。在其所著的《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对南京作出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南京城市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计划。孙中山认为: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万之四分一以上。且曾为多种工业之原产地,其中丝绸特著,即在今日, 最上等之绫及天鹅绒尚在此制出。”孙中山坚信:“当夫长江流域东区富源得有正当开发之时,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为此,孙中山建议,整治长江航道,“削去下关全市”, 以拓宽长江水道,将沿江码头移至江心洲,并阻塞江心洲上游长江支流,形成天然港埠,以便于巨型船舶的航行、停靠,同时购买城市界外界内的土地作为国有,“以备南京将来之发展”。除此之外,孙中山还建议将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建设成为长江与北方各省铁路载货之大中心, 横贯大陆直达海滨的主要干线。同时建设长江过江隧道,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两个重要交通枢纽——镇江与浦口,加强南北的交通联系。

孙中山对南京十分看重,但对南京所面临的日益复杂而险恶的国际环境及国防上的局限性,也有清晰的认识。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主张以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时,就有建立两个“都城”(一个陆都,一个海都)的构想。他认为,南京具备山地、水地、平原三要素,在平时可以南京为首都(即海都)。但南京地接沿海,中国若与外国如日本等发生冲突或战争,或者日本与美国发生战争,日本都会先攻击我沿海各省,“南京一经国际战争不是一座持久战的国都”。孙中山主张“要在西北的陕西或甘肃,建立个陆都”,并以此作为“作战的根本,扫荡入侵之敌人”。

如此看来,当年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发展蓝图,可谓高瞻远瞩,影响深远。既为中国后来的仁人志士在阐述、制定应对外来侵略之方略时所遵循和弘扬, 也为1932年中日局部战争爆发时国民政府迁都洛阳、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提供了理论依据。

探索网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
中秋节的情与诗 历史解密

中秋节的情与诗

马远〈对月图〉,描写李白“月下独酌”诗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正是合家团聚,品饼赏月,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 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明月,异乡的游子们心中便升起无...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历史解密

1939年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真相

1939年,南京日本总领事馆的两名职员突然离奇死亡,多名日伪政府政要中毒,在日本以及中国都引起过轰动,这就是著名的“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 关于这起“南京领事馆毒酒事件”,随着战争的展开,被湮没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