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2021年4月4日18:46:34野史秘闻61阅读模式

王莽一直让我们觉得是最有可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穿越者,因为历史上的王莽改制就是将天下的田地收归国有然后平分给农民,将奴婢全部解放变成自由民,他的称帝是众望所归的禅让制,并受到了大部人的拥护。

他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天下重归太平治世,恢复西周初期的理想状态。按说受益最大的应该是黎民百姓,可为什么最先抛弃他的也是黎民百姓呢?

西汉末期各地豪强崛起,土地兼并、奴婢贩卖十分严重,朝廷腐败严重,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西汉在经过汉宣帝的中兴之后,到了汉元帝时因重用儒臣,致纲纪松懈,便逐渐开始败亡,汉成帝、汉哀帝两人深陷声色权马,朝政一天坏似一天。太后王政君家一门七侯,外戚长期把持朝政,各地豪强纷纷崛起,到处兼土地,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后变为奴婢,或依附在豪强门下。地方豪强少则拥有几千亩土地,几百名奴婢,多则上万亩土地,几千名奴婢。国家户口大量减少,朝廷税收、差役流失严重。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因此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 土地兼并和奴婢、 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国家状况越来越差,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政治危机愈演愈烈。

王莽十分好儒,在当时是一股清流,为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开始拼命掌握权力,最后代汉自立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这个王政君虽与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一字之差,但命却好的出奇。本是汉宣帝为了安慰太子刘奭在司马良娣死后寡寡欲欢的心情,给太子选了五位美女,当时王政君本不突出,但被刘奭无意选中临幸一夜,谁知竟怀上儿子汉成帝刘骜,汉宣帝对这个孙子喜欢得不得了。从此王政君吉星高照,历经四朝而不衰,最后活了八十四岁。

在王氏一门中王莽非常另类,族中的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平时勤劳好学,行为严谨,礼贤下士,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这种好名声使入仕途后在官场扶摇直上,汉成帝末期时便当上大司马。汉哀帝时暂时隐退,到汉平帝时再任大司马,后来一直执政。元始元年(公元1年)被封为安汉公。王莽是个十足的大儒,十分崇尚周公时代的天下秩序,面对西汉末年的社会情况他极力改革,很想恢复到西周时期的理想社会状况。他执政时虽然也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收效甚微,因此就想要彻底进行改革。

但是要彻底改革就必须掌握绝对权力,否则都是空谈,所以王莽在当上安汉公后渐渐有了代汉之心,想凭自己一己之力改变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王国。因此王莽在朝中动用了一些手段,逐渐将朝中一切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汉平帝死后,2岁的刘婴继位,即儒子婴,王莽称假皇帝,两年后被众人拥护,禅让称帝,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这里说明一点,在西汉自武帝以后“论灾异”和“禅让”的风气十分盛行,人们认为天上出现灾异就是地上的人君有过失导致的,人君要是将君位禅让给有德之人灾异就消失了,在汉昭帝、汉宣帝时都有大臣因天灾上凑过禅让。当时王莽的声望很好,可以说相当于完人,而刘姓皇帝自汉成帝之后就一个不如一个,因此人们就希望刘姓能将皇帝禅让给王莽。

所以在王莽受禅称帝时拥护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希望他能扭转汉朝的衰势,使天下重归昌盛太平。因此王莽刚称帝时起来反对的只是几个刘姓皇族,其它没人响应。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是在王莽改制失败后,那时王莽已经当了十几年皇帝了。

托古改制,梦想将社会恢复到孔子所说的“礼乐崩坏”前的西周社会

王莽十分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只有将天下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王莽改制的核心内容是:实行王田、私属制,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改革币制,改革官制。

一、实行王田、私属制就是就土地全部收为王田,即国有,不允许买卖土地,这和现在的公有制差不多。然后规定每个家庭应该占有的土地数量,如八口之家以下不能超过一井(九百亩),超过者要分给乡邻、宗室,无田之家一对夫妇可以分四百亩土地。这政策好吧!放在今天也很好。这主要是为了抑制豪强兼并土地,使农民都有田种。

私属制就是将奴婢改称私属,禁止贩卖人口。由于豪强兼并土地,使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依附于豪强的奴婢。因为汉朝时封建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大量的奴隶社会残余,豪强世族家里都有大量奴婢。这此豪强们掌握了大量奴婢后便开始进行随意买卖,就象贩卖奴隶一样进行获利。同时大量的奴婢进入豪强之家又使国家户口减少,直接影响税收和差役。私属制就是规定奴婢是私人财产,不允许进行买卖,官员家庭按等级规定奴婢数目,多余的奴婢必须解放出来当分田农民。

二、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南阳(宛城)、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

三、改革币制。王莽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以及对百姓的财富掠夺,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改革,恢复刀币、布币等流通。但由于币制改革太频繁,币制复杂混乱而且种类众多,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使得大批农民破产,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四、改易官名、地名。为了与《周礼》官制相合,王莽在中央设四辅、三公、四将、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又置六监。另外对应周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多数人都是只领钱没封地。官吏的增多自然就多了对人民的盘剥,贪官污吏横行,到处欺诈百姓。同时王莽还对地方官制、官名和郡县名称、行政区划分进行了多次变更,给人们造成很大不便。

除了上述改革内容外王莽还强迫劳动,规定无业游民必须交税,每年交布帛一匹,无力交纳者政府抓去服役。另外政府还要干预经济,即现在所说的“利用政府这只手”,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控制市场。政府在物资充足时买进,在物资短缺时补充市场,以平抑市场物价。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王莽改制的很多措施都是和今天的社会制度有相似之处,但王莽在改制中食古不化,竭力复古,最终导致改制的失败。王莽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虽然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其统治,但这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措施,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

王田制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受到了豪强大地主的强烈反对。同时有很多被解放的奴婢不掌握生产资料,不会耕作,导致粮食减产,引起饥荒。五均六管法是将盐、铁、酒等大宗工商业收归国有,受到富商反对。税山泽又使指望在灾蝗之年到山林中讨生活的穷人没活路。佘贷又挡了地主富人等放货者的利益,因此王莽的改革最后受到豪强、富人、官僚、穷人的一致反对。再加上王莽一味复古,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最终失败。

王莽改制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天灾严重,公元初前后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阶段之一,见于记载的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如此大的灾害,即使是在国家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条件下也会造成巨大损失,何况发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动荡时代,出现在国库早已耗费殆尽之时。所以最终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打出复汉的口号,纷纷拥立刘姓子弟,推翻了莽新政权,王莽也被绿林军杀死。

“王莽改制”为何失败?王莽亲民近民为何惨遭百姓背叛?

王莽是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是社会主义的前行者,但他的一些超前改制思想根本不适合那时候的社会发展。他本想恢复王田,抑制兼并,解放奴婢,使耕者有其田,为黎民百姓办实事。但最终适得其反,受害最深的是黎民百姓,最先抛弃他的也是黎民百姓。

王莽代汉为后世儒家所不容,但我认为王莽就是为了实现他的复古理想才代汉,并不是单纯的为权利,他与后世的其他篡权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司马炎、刘裕等。他很象现代版的叶利钦,应该列为改革家,历史应该为他平反。

他的后继者刘秀建立的东汉,恰恰是豪强世族的天下,东汉立于豪强的支持,最终又亡于豪强的分裂混战。到曹操时立意改革抑制豪强世族,推出“唯才是举”的任用人办法,但如流星划过夜空,最终还是淹没在豪强世族的黑幕中,最后“王曹”成了并列的篡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