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

2021年4月26日12:35:54历史解密58阅读模式

“人生七十古来稀”,此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曲江》诗。后人称70岁为“古稀之年”,典出于此。——这话今天已不适用,我从前住在城里时,同一层楼就有两位90老翁。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不过古人寿命普遍短于今天,又是事实。如杜甫(712-770)本人就没活到古稀之年——58岁就去世了,连耳顺之年都没活到。与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701-762),也只活了61岁。

闲来无事,翻看拙作《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忽然对文学家的寿命产生了一点兴趣。——上世纪90年代,我给孩子们写了这本普及读物,当时取名《中华文学五千年》。本世纪再版时更为今名,并在书后添加了“作家词典”,把书中介绍的近400位文学家按年代排列,以便读者查阅参考。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重新翻看“作家词典”,我想,何不统计一下文学家的寿命,看看其间能否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工作涉及简单的算术加减,连小学生都能做,要的只是耐心和专注力。一旦把最基础的工作完成,排序的工作自有计算机代劳。

不过我也清楚,这样一项“研究”(如果可以算“研究”的话),只能看个大概趋势,主要因为采样受限。譬如,时代离我们越远,所留下的资料越少。按时段,先秦两汉长达700年(从孔子到汉末),却只选了20位作家;而现代(从五四运动到1949)只有短短的30年间,书中却介绍了52位作家。把两段时期的作家年龄放在一起来比,显然不夠严谨。

再如有些不容忽视的大家,恰恰没有留下准确的生卒年资料。譬如老子,我们只知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71年,比孔子年长20岁。孔子50岁时曾拜访过他,那么他至少应该活到70以上。相传他于春秋末年骑青牛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史记》说他活了160岁甚至200岁,显然都不可靠。对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我们的统计只好付之阙如。至于有些虽然存疑,但仍有根据的,则尽量采纳。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最终确定了古今文学家362位,计算出每位的寿命长短,给他们排排队。那么你想看什么?谁的寿命最长?谁的寿数最短?哪个年龄段的作家人数最多?哪个朝代(或时间段)文人的平均寿命更长?

启动办公系统的降序排列功能,所有数据都一目了然。我们看到,在古今文学家中,老寿星多半是现代作家:

杨 绛(1911-2016)105岁

巴 金(1904-2005)101岁

冰心(1900—1999)99岁

臧克家(1905—2004)99岁

夏衍(1900—1995)95岁

叶圣陶(1894—1988)94岁

而古代文学家中,超过90岁的只有一两位,如被乾隆皇帝称为“江南老名士”的清代文学家沈德潜(1673—1769),活了96岁。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小品文作家张岱(1597-?),他明亡后隐居深山,与世隔绝,不知所终;有人推测他活了88岁,也有人说超过90。

至于80-89这一组中,也不乏“大咖”级人物,如先秦的墨子(86)、孟子(84)、庄子(83),唐代的贺知章(85),宋代的陆游(85),元代的萨都刺(83)、关汉卿(约80),明代的茅坤(89)、吴承恩(82),清代的赵翼(87)、黄宗羲(85)、姚鼐(83)、钱谦益(82)、袁枚(82)、方苞(81)、纪晓岚(81)、朱彝尊(80)……

其实这一组中仍以现代作家居多,有孙犁(89)、沙汀(88)、钱锺书(88)、艾芜(88)、沈从文(86)、郭沫若(86)、陈白尘(86)、曹禺(86)、艾青(86)、茅盾(85)、梁实秋(85)、周作人(82)、丁玲(82)、萧军(81)林语堂(81)……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通过统计可以看出,在所有入选的古今文学家中,90岁以上的有8位,80-89岁的有59位,70-79的62位,60-69的85位。——总起来看,60岁以上的文学家共213位,占了全部作家的59%。这是个差堪慰藉的数字!

在养生条件及医疗保障相对较差的两千多年间,我们民族第一流的文学人才,有三分之二活过了60岁!这也保证他们获得充足的创作时间,得以尽情发挥他们的才能,创作出足够丰富的文学作品,极大充实了我们民族的文学宝库!

当然,短寿的文学家也有一些,好在不算太多。而短寿的原因,又各有不同,或因病夭(如公元217年,建安七子中的五位同时死于瘟疫),或遭战乱,也有受迫害而死或因窘迫而自尽的……

其中以明末抗清小英雄夏完淳(1631-1647)年纪最小,就义时仅有16岁!此外,现代诗人殷夫(1910-1931)遭反动当局杀害,年仅21岁。同时遇难的小说家柔石(1902-1931)也只有29岁。而唐代两位才高运蹇的诗人王勃(约650—约676)、李贺(790—816),都只活了26岁。此外,同样献身革命的晚清女诗人秋瑾(1878—1907)就义时也只有29岁。另一位29岁去世的现代诗人朱湘(1904—1933),则选择了蹈水自尽。

自然,虽过而立之年,仅仅活到不惑之年就去世的才子,也是令人惋惜的。这样的作家有30位上下。如汉代的贾谊(32),魏晋南北朝的曹植(40)、王粲(40)、应玚(40)、曹丕(39)、嵇康(39)、谢朓(35)、刘桢(31)、萧统(30),唐代的王翰(39),宋代的苏舜钦(40)、岳飞(39),明代的袁宗道(40)、高启(38)、何景明(38)、吕天成(38)、宗臣(35)、梁有誉(35)、徐祯卿(32)、张溥(39)、陈子龙(39),清代的李伯元(39)、侯方域(37)、纳兰性德(35)、苏曼殊(34)、谭嗣同(33),现代的庐隐(36)、徐志摩(34)、萧红(31)……也都令人扼腕痛惜!

我于是又依照历史分期,对各时段内文学家的平均寿命做了一番统计,得出以下一组数据:

先秦两汉20人,平均67.1岁

魏晋六朝35人,平均52.9岁

隋唐五代59人,平均58.2

宋元73人,平均63.95

明代53人,平均62.4

清代70人,平均60.47

现代52人,平均69岁

在这组数据中,现代作家平均寿命69岁,为最高,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与社会人文的进步、养生及医疗科学的发达是同步的。而魏晋六朝作家平均寿命最低(52.9),也能用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疫病流行等因素来解释。

数字是枯燥而抽象的,诗人的诗歌则要形象得多。听听魏晋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王粲《七哀诗》),“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这些诗句,便是魏晋六朝诗人平均寿命短促的最好注脚!

奇怪的是,先秦两汉文士的平均寿命竟高达67.1岁,仅次于现代,超越了帝制时期的各朝代,原因何在?一个可能的因素是采样数量过低,当然也不排除受其他因素影响。

说到春秋战国,人们的印象往往是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然而现实也许没有那么骨感。即便是战争,也远没有战国末期惨烈,在最激烈的战斗中,敌对双方的君臣还不忘行礼致意,胜利者甚至帮败逃者推战车,宋襄公不击半渡之敌……这些都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战争场景。而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也只有一次在陈蔡之间遇上点麻烦,说明社会治安也还过得去。

此外,进入东周,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统治者思想控制松弛,学者们获得畅所欲言的空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士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有所提高:孔子在鲁国做过司寇;齐国曾为孟子提供十万钟的官位,一万钟的办学条件;荀子做过稷下学宫的祭酒……加上学者普遍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恬淡的生活欲求,昂扬的精神状态,也都成为长寿的原因。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民谚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此语源自两位圣人的寿数:孔子73、孟子84。如前所说,墨子寿至86、庄子83、荀子、宋玉、李斯都是76,就是投江而死的屈原,也活过了60岁。

时至“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文人心理压力陡增,司马相如、东方朔、张衡、班固等都勉强活过60岁,司马迁只活了55岁,贾谊更是32岁夭亡……这难道只是偶然的吗?

这里我们没能触及(也无法触及)个人基因的因素,然而仅从外部影响诸因素来看,以上解释,或许还有某些合理的成分——借用孔夫子的话:“其然?岂其然乎?”

(本博客文章均为自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插图来自网络,谨致谢忱)

哪个时代的文人寿命长?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历史解密

“借妇生子” 清代流行的 “典妻”制度

在清朝那个社会动荡、人民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典妻”成为了一个特殊而又让人痛心的现象。“典妻”,顾名思义,就是男性将自己的妻子“借”给他人,换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典主出于各种原因,将妻子暂时让渡给别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