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华罗庚的资料有哪些
关于华罗庚的资料,大部分人中停留在他是一名杰出的数学家,然而对于他的其他事情却一概不知。华罗庚在1910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在1985年病逝于日本东京。从小他就喜欢思考,因为常常思考过于认真,便被同伴嘲笑称其为罗呆子。但是这依旧不会改变华罗庚热爱学习的心。他从小就家庭贫困,初中毕业便辍学在家。因为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不能上学的华罗庚没有放弃,他一边帮父亲料理杂货店,一边在家自学数学。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他只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学完了。
华罗庚
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换了伤寒,他的右脚便留下了后遗症,成了残疾。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把数学方法运用于实际当中。他说:搞科学就要老老实实,不能弄虚作假,要脚踏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是这个道理。他也提倡要独立思考,见面少说些闲话,多谈些艺术。可见他的思想领域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永远在别人之上。
介绍华罗庚资料的同时,不得不提华罗庚的老师。华罗庚的老师熊庆来同样是一个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人。他曾经留学多国,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无穷级函数”是数学领域上的巨大成果。他很惜才,为了他觉得值得的人才不惜自助他出国深造。后来在杂志上他看到了华罗庚的名字,了解华罗庚的才华后,毅然请19岁的华罗庚来到清华大学学习。
关于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几何学的创始人。在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方面有独特的造诣。同时在函数方面的研究贡献也是属于开拓者的级别。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华罗庚的父亲在他40岁的时候才生下他,小时候的他家境非常贫寒,在小说读书期间,老师就发现他的数学天分。
华罗庚
在一个数学问题上,他常常会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但是在初中毕业后,实在太穷交不起学费,于是华罗庚便退了学,留在家中帮父亲照看杂货铺。辍学之后的他一边帮父亲开铺,一边自学数学。他自学成才,只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学完了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
起早贪黑的他只为了能够多做几道数学题。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夏天,他也很少到外面去,顶着高温在屋内学习,蚊子满天飞他也无所谓。冬天,他常常一边磨墨一边做数学练习。每到过年走访亲戚,他也待在屋内埋头苦读。
在店里帮忙的时候,顾客来了华罗庚就招待,没有顾客就又拿起书来看。有时候做数学题实在是太着迷,顾客来了,他也没有发觉。时间久了,父亲就越来越生气,甚至把他做过的练习草稿撕掉扔到大街上。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死死地抱住自己的书和练习,不让父亲抢走。
华罗庚,自学成才,靠自己的毅力以及对数学的热爱,他战胜了自己,也赢得了别人的尊敬和仰慕。
关于华罗庚的诗有哪些
享誉数学界的华罗是世界数学界的泰斗,但是他不觉得有什么好炫耀的。作为一个闻名遐迩的数学家,他骨子里还是一位诗人。华罗庚的诗想必很多人都没读过吧。他斗志昂扬,对数学的痴迷使他从小到大都艰苦奋斗,努力钻研。他对他的子女学业上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所以常常也写一些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些诗通常都是铿锵有力的,很有激情的。就像他的为人一样。
华罗庚
在一九六二年的春节时期,华罗庚写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的:“敢、干、赶”“严、研、验”。横批就是一个“党”。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己的大门上,同时也受到了邻居范文澜的赞美。这几个铿锵有力的字足以看出华罗庚的高尚精神:敢于发现,脚踏实地,争分夺秒,严于律己,钻心研究,学会试验。最后的“党”字也表明他所作的这一切只为党也为人民,只为国家。
虽然他的诗在诗坛上排不了的名词,但是与他认识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写的一首好诗。他一生都活在数学的海洋里。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他在日本讲完了最后一个关于数学的演讲。他的诗作中大多离不开“数”字,几乎在每一首诗里面都有“数”。他对数学的痴迷于热爱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在他七十四岁的时候,他在病床上写下了一首《述怀》。其中有一句便是: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事实证明,华罗庚就像这句诗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