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之庙在哪
我国各地都有一种历史文物景观,那就是古代名人的墓地、庙宇、祠堂、或者故里,这是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或者为了追述其功绩所修建的。熟悉三国故事的人,肯定对徐庶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徐庶字元直,他起初在刘备帐下效力,后来因曹操胁迫他的母亲,被迫转投了曹营。他虽然在曹营,但心里仍想给刘备效力,所以一直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临走时力荐诸葛亮。他为人直率坦诚,奉母致孝力荐英才被后人称赞不已,后人当然也会为他修建庙宇的。那么徐庶庙在哪里呢?
徐庶庙
徐庶庙位于今天河北省境内,在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城外西南方向的一个单家庄的地方,徐庶庙也是湖北省的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徐庶在年轻时帮人报仇惹上了官司,所以曾经改名叫单福,所以徐庶庙也被称为单公词或者徐公祠。这座庙最先是修建于清朝嘉庆元年,也就是公元1796年,整个徐庶庙和传统建筑文化契合,坐北朝南,一派古典雅致的样子。后来徐庶庙遭到了毁坏,现在留存的只有三间正殿和左右两个偏殿,在正殿里面雕塑有徐庶的塑像。在1981年,又按照清朝的“汉徐庶故里”字样的碑重新立了一座。
徐庶庙能保存到今天自然数非常不易的,这其中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徐庶正直坦率,为人致孝,力荐英才的品格的认同和赞美,同时也是对他历史功绩的肯定。如今徐庶庙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旅游景点,对于徐庶庙的保护也成了今天的热点话题。
徐庶的读音
徐庶的拼音是xushu,shu读四声,徐庶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的人物,出生于公元168年,原名徐福,早年行侠仗义,因帮人报仇被官府所抓,最后被其党羽所救改名徐庶。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能文能武,后在荆州结识了诸葛亮,两人结为知己好友。之后徐庶投靠刘备,并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的事件。
《三国演义》徐庶剧照
遗憾的是,徐庶本来可以和诸葛亮一起共谋大事,只是命运捉弄人,曹操率军南下,征讨刘表,刘备等人慌乱逃跑,途中遭到曹军追捕,徐庶的母亲被抓,曹操借徐母之手假造一封劝降书,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能忍痛辞别刘备,归降曹操。但是徐庶在曹魏数十年,始终未给曹操等人出过一条计谋,后来徐庶病死,诸葛亮深表遗憾。
“庶”是半包围结构,意思有形容众多的,复杂的,作为名词又有平民、百姓的意思,家庭的旁支,作为副词有将近、差不多的意思。徐庶原名徐福,最后改名徐庶,徐庶本来自幼好学,武功一流,后来又通过学习,知识更是渊博,所以“庶”和他众多的学识相匹配。而且我国古代历史上自有嫡庶之分,庶民也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徐庶当时被官府被救出时,只是一介庶民百姓,这和他当时的身份也是有关的。“庶”也有富庶的意思,徐庶学识渊博,结交不少知己好友,刘备看重他,诸葛亮珍惜他,曹操也赏识他,虽然不是生活的富裕,但是倍受赏识和关注,只是英雄扼腕,最后不得志,郁郁而终。
三国徐庶资料简介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徐庶剧照
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乱,徐庶为了避乱,去到荆州居住,并在这里结识了诸葛亮,两人达成了友谊。后来,徐庶投奔了刘备,刘备也很器重他,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卧龙,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建安十三年,曹操领军南下,刘备等人在逃亡之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所掳,徐庶为了尽孝,保全母亲,辞别了刘备,前往曹营。徐庶进入曹营之后,一言不发。当曹操分兵八路准备攻打刘备时,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说刘备投降,但徐庶见到刘备之后却告诉他说大军将至,还望早做准备。刘备有心想要留下徐庶,奈何徐庶害怕天下人耻笑,便以刘备已有诸葛亮辅佐为理由拒绝了,并且表明,他虽然在曹营,但是却一条计策都不会为曹操出。这就是历史有名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都不是很高的职位,也一直未被重用,几年之后,徐庶病死。关于徐庶的事迹,后来被传为很多成语,比如徐庶母亲被俘虏时,徐庶方寸大乱,进入曹营之后的一言不发等等,都被后人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