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开国皇帝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他无法从功臣集团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但他又必须想尽办法保证本人的儿孙能顺利承继皇位。为此,皇帝们自然有本人的分离信号来进行分离,将可能造反的人清除出去,确保江山永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在不能辨别忠奸时,皇帝们选择了实际上也只能是这样一个分离信号:有才能造反的和没有才能造反的。对于皇帝来说,只需把有才能造反的杀掉,剩下的人即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
网络配图
每一代皇帝都面临同样的窘境,面临着同样独一的选择,最后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我们后人了见识了一幕幕闹剧。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做什么,功臣们天然有罪,谁让他们有才能造反呢。学者们说中国是外儒内法,至少在对待功臣上这话是对的,一切的皇帝奉行的都是防功臣像防贼一样的人性本恶的哲学思想。
功臣们假如交出兵权,功臣们就丧失发起政变的才能,这样皇帝们可安枕无忧,大家也就相安无事,历史上“杯酒释兵权”就是这一方案的经典案例。应该承认,这一方案是极好的,让很大一部分功臣丧失发起政变的才能。但对一个掌握过权利的人来说,这种政治生命的自杀却不是一件容易选择的事情。而且,对那些有极高威望的开国功臣来说,只是交出兵权依然不可能让上头放心。
比如韩信,汉朝建国之初他就被废为淮阴侯,兵权尽无,呆在长安无所事事。即便这样,韩信最后也被灭三族。又如李世民,由于唐朝实行府兵制,李世民平定天下后回到长安其实也没有什么兵权,他在长安的实力不如李建成。在李建成被杀后,李建成的人马差点把秦王府攻破,后来靠扔出李建成的人头破坏对方的军心才奠定胜局。但是,李建成可没有由于这样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为何功臣交出了兵权还要被清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