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入池,……诸女围绕,明耀浴池;犹如明珠,绕宝山王,妙相显赫,其好巍巍。众女水中,种种戏笑:或相埋没;或水相洒;或有弄华,以华相掷;或入水底,良久乃出;或于水中,现其众华;或?于水,但现其手。众女池中,光耀众华,令众藕花,失其精光。或有攀缘,太子手臂,犹如杂花,缠著金柱,女妆涂香,水洗皆堕,?檀木?,水成香池。
诸?女极尽撩拨之能,但“太子心坚固,傲然不改容,犹如大龙象,群象众围绕,不能乱其心,处众若闲居”,佛陀就是如此抵住了美色的引诱修行成佛的。美色当前,愈可验修行者意志之坚定。佛经中极写色、欲,目的便在于通过人间的欲色异相来表现“真如”(“空”),向人们鼓吹:只需超越了人间的爱欲欢乐,就可以荣登佛界,脱离苦海。这样,就在欲色与佛性之间构成了一种道德上的安全距离。这种距离感,在萧梁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与梁武帝的倡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探索网配图
梁武帝曾试图将儒、道、佛三教合一,以巩固萧梁王朝的统治,但道教却日渐衰落,儒教的地位并不见有多大的进步,倒是佛教,随着梁武帝的礼佛行动,洋溢到了整个王朝,对士人们的社会生活乃至文学活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梁武帝在位期间,广修佛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有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便可谓当时的写照。梁武帝还身体力行,三次舍身事佛,亲身讲佛,并且断酒肉,自元妃死后,不再立后。《南史?梁本纪》载其“五十外便断房室”。《梁书?贺琛传》载其自称“朕绝房室三十余年,无有淫佚。朕颇自计,不与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余年。”在《净业赋序》中,梁武帝又指出人们以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追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是“殃国祸家、亡身绝祀”,是错误的,这就显示出了他试图以佛法劝谕警世以淳化风俗的良苦用心。但梁武帝并不反对畜女妓以歌舞娱乐。《南史?徐勉传》载:“普通末,武帝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赍勉,因而颇好声酒。”此时,他已荣登帝位二十年左右,早已表示皈依佛教,却仍有女妓。《梁书?贺琛传》就记载了贺琛不满武帝此举而上书,但得到的却是武帝的斥责:“贵者多畜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