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明朝第15个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年仅22岁。熹宗国号天启,也称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惋惜全部夭折,无一长大成人。没有承继人的天启皇帝被迫将风雨飘摇的帝国交给了本人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天启皇帝贵为一国之尊,只活了22岁,六个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叹息不已。但他的悲剧并非个例,调查一下明朝皇帝的寿命和子嗣状况,我们就会发现,短命加子女早夭,几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现象。
探索网配图
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计16个皇帝,其中活过50岁的只有4个:太祖朱元璋活了70岁,成祖朱棣活了64岁,嘉靖皇帝活到59岁,万历皇帝活到57岁。其他皇帝大都在40岁左右逝世。
除了寿命,大部分皇帝在子嗣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景泰、天顺、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单传,正德、天启干脆绝嗣;后代较多的只有洪熙、宣德、成化、万历四人而已。
在明代,婴儿夭亡并非稀有,但是,堂堂帝王之家,六个孩子死亡率100%,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状况呢?
一氧化碳中毒
记载天启年间皇宫内情最详细最可靠的一本书,叫作《酌中志》。
《酌中志》的作者,是明朝皇宫的一个太监,叫刘若愚。刘若愚出身不差,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他也应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万历二十九年,刘若愚进宫做太监。知识在哪儿都是力量,刘若愚属于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在宫内混得不错。天启初年,刘若愚被派内直房经管文书。
天启皇帝逝世后,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势力,刘若愚也被诬告入狱。他在狱中写下这本《酌中志》,详细记述了本人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为本人鸣冤,后来终于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