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权极度专制的清朝 有哪些连皇帝都必须遵守的“祖传家法”

2021年3月27日18:45:43历史解密63阅读模式

在皇权专制程度极高的清朝,有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传家法”

清朝时期,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在这种背景下,按照老百姓的想象,清朝的皇帝应该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此时皇权很强,但还是束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约束的力量非常强大,皇帝不得不遵守这些“规则”。束缚皇帝的权力之源,或者说这些“规则”,就是清朝所谓的“宗法制”。

清朝的“祖传家法”是什么?简单来说,《祖宗家法》是清朝皇室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入关前,关于治国、持家乃至日常生活的固定规范和训诫。因此,清代所谓的“宗法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断积累,二是涉及面广。

那么到了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时候,有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法”?

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第一,严格控制宦官宦官不能干涉政治

清朝入关后,借鉴明朝宦官衰亡的历史,非常重视对宦官的管理。清初顺治皇帝在位期间,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颁布圣旨,规定宦官“不得越权干涉”,“不得招徕外人,不得交出外国官吏”。之后他铸就铁证,立于宫中,再次强调宦官“有违法乱纪,窃权受贿,委以内外官职,交出满清官员,更擅于玩弄外交,说官贤与否,年内处死”。从此,对宦官的严格管制成为了清朝的“祖传家法”。

康熙年间,他恪守这一“家法”,甚至对大臣们说,太监是“最低贱的,蝼蚁般的人”,说“太监不能装专权,事件会害死他们”。因此,甘龙在任时,有一次朝廷的宦官泄露了皇帝朱批的秘密。针对这种情况,甘龙专门发布圣旨警告群臣:“我是去执行家法的,太监只是充当信使,从不干涉政务。至于外国法院官员,尤其禁止交流。”

以上_慈溪法院照片

对宦官的严格控制,“祖传家法”的约束力,也体现在丁宝珍对宦官安德海的杀害上。安德海参与了慈禧发动的政变,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慈禧的青睐。他收受贿赂,不断干预政务,却从未因保护慈禧太后而被绳之以法。

后来安德海要求慈禧让他在南方购买皇帝的婚礼用品。慈禧同意后,安德海奉慈禧之命出京。安德海此行,叫采购,其实就是敲诈勒索。但当他横渡山东时,山东巡抚丁宝珍以违反“祖家法”为名,试图当场维护法律,慈禧太后在“祖制”下束手无策。

以上_乾隆皇帝《万国来朝图》本地

第二,权力的垄断和任意性

在帝国统治时期,清朝皇帝奉行的“祖传家法”是为了牢牢掌握自己的权力。比如乾隆皇帝曾经说过:“独断专行是我国的家法。自黄考试以来,所有用人单位都听到了这句话,权力从未被拿掉。也就是说,亲近大臣的人不能有荣辱,谁能生谁能死。”也就是说,一切权力都应该属于皇帝,皇帝在决策时应该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受到别人的干涉,更不能有皇帝的权力

通过几代君主的强化,独揽大权、独断专行的“祖传家法”在清朝皇帝心中根深蒂固。于是乎,当皇位传到没落的清朝道光帝手里时,道光一直在说这个“祖传家法”,说:“(一)自御极以来,每当我复习章奏,就被大臣和工人吸引,不吃夜礼服。30年了,今天都没敢请假做大事小事。我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给别人分配重要任务是不可行的。所以,无论大小,联盟都会自行破裂。”这足以看出这部家庭法的深远影响。

上图_乾隆拍狩猎图,左右护卫

第三,骑射是满洲的基础,保持了满洲的特色

早在清朝入关前,清太宗就说过:“本朝的言衣,不宜轻易改动。我国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建国初期的体制”。也就是说,皇太极认为满清八旗的强势崛起是因为渔猎游牧民族的民族特性,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虽然我们现在看到满洲里八旗在清朝入关后继续汉化,但与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元相比,满清的汉化进程要慢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清朝皇帝在这种“祖传家法”下采取行动拖延汉化进程。

以上_清朝八旗子弟

为了让自己的皇子遵守这个“祖宗家法”,康熙特意告诫负责皇子教育的老师们,一定要“引导满清礼仪,不要让皇子染韩熙”,还说“满洲如果放弃这个产业,就变成汉人,这是由来已久的国家!”。乾隆年间,由于很多满族人不能再讲满语,皇帝下令所有满族人“在学校里惩罚不会讲满语(满语)的人,惩罚族府里的王侯将相,惩罚家里的父兄”。甘龙时之所以把保持满洲特色作为“祖家法”视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认为“辽、金、元诸帝不遵民族风俗,改汉唐服饰,致使其长期流传并趋于灭亡,令人深感恐惧。”

嘉庆年间,满语在中国的汉化速度比前朝都要快。虽然没有办法改变,嘉庆搬出这个“祖传家法”,说:“我命令继承人不要换衣服,把骑射放在清语前面。圣灵影响深远,我的后代应世世代代遵守。”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的民族特色也体现在服饰上。其实,在影视剧中经常见到的清代官员夏天的布施形冠,冬天的叠檐冠,包括衣服上的披肩和马蹄袖,都是旧式的满洲制度。

以上_清代满族饮食习俗和宫廷美食

四、饮食“规矩”多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清朝皇帝关于饮食的一些“规矩”,如同一道菜品不可超过三口,这是防止别人知道皇帝的偏好口味而暗中下毒。但实际上关于清朝皇帝饮食的“家法”“规矩”远不止这一点。按照清朝宫廷里的“祖宗家法”,宫中为皇帝做饭的是专门的御膳房,皇后、太后及妃子等人有另外的膳房和饭房,与皇帝的御膳房并非一处。

除了由皇帝指派总管大臣负责管理外,还要定期指派大臣去检查、核验用餐器皿,这是因为皇帝的这些餐具都是金银制成,检查后要将需要更换的上交内务府,并按照原来的式样重新打造进行补充。皇帝所食之稻米需是玉泉山下受玉泉山水灌溉的稻田中的米,而御膳房所用之水也需是玉泉山之泉水。

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害皇帝要对皇帝的口味进行保密。所以清朝皇帝用餐时旁边会专门站立一个负责监督的老太监。如果皇帝比较喜欢某一道菜品,吃了一口后再吃第二口,那么这个时候老太监便会警觉起来,当皇帝再吃第三口的时候,负责监督的这个老太监便会大声说“撤”,将这一道皇帝喜欢的菜品强行撤下。在接下来几十天,该菜品不会再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这个老太监实际上就是“祖宗家法”的执行人,避免皇帝因贪食而遭人毒害。

上图_ 清朝碗、勺、筷、刀、叉 进膳用具

总的来看,被历代清朝皇帝不停挂在嘴边的所谓“祖宗家法”实际上就是王朝从开创之初起经历代不断积累下来的帝国统治经验,涉及到执政、生活等多个方面。如前文所述的严格管束宦官、乾纲独断、保持满洲本色甚至饮食上的一些“规矩”等。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北洋政府设馆编修 中华书局

【2】《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姚念慈 三联书店

【3】《雍正传》 冯尔康 人民出版社

【4】《乾隆一日》 吴十洲 山东书画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探索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野史秘闻

从奴隶逆袭成欧洲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皇帝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黑人总统,对美国社会有着极大的意义,说明了这个国家对于黑人的鄙视程度已经大大降低,有望达到人种平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奥巴马是欧美历史上第一个黑人统治者,具有跨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