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驻华外交官清水重参回忆,在同汪精卫会谈时,侵华日军的总司令、日本内阁的大臣,虽然自以为代表了战胜国,趾高气扬。但比起汪精卫的风度气概,他们都非常渺小。能和汪精卫相匹配的,只有日本最尊贵的贵族——近卫文麿。
近卫的口才谈吐,和汪精卫比起来怎么样呢?日本人敬重汪精卫,当然不是因为他做了汉奸。
青年汪精卫
汪精卫做汉奸之前,曾有一段波澜壮阔的过往。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是汪精卫在行刺摄政王失败后,在大牢里写下的诗,这首诗,加上汪精卫慷慨激昂的演讲,甚至感染了审判他的肃亲王善耆,不但不愿判罪,甚至想把女儿嫁给汪精卫。
汪精卫曾经的辉煌,换取了日本人对他的尊敬。在众多汉奸中,日本人始终对汪精卫高看一眼,让他做了汉奸的最高领导人。
青年汪精卫
但另外两个投靠日本的人,对汪精卫不满意了。一个,是印度人钱德拉·鲍斯,另一个,是缅甸总理巴莫,在合影中,他们站在最两边,待遇远不及汪精卫,但他们和汪精卫一样,都向英美宣了战,准备帮日本人打仗。
这是当时宣战的珍贵视频。
鲍斯组建了一支印度部队,同日军一起冲向印度。巴莫也组织了一支缅甸部队,帮日军对付盟军。但汪伪政权不但没向太平洋派出一兵一卒,甚至在中国国内,也没能帮上日军太大的忙,而他的排位,却在鲍斯和巴莫的上面。
鲍斯非常不服,开完会就来到了南京。11月17日,鲍斯见到汪精卫,问,“你们要向英美宣战,为什么却不派兵?”
为什么汪伪政府没办法派兵呢?
原来,日本人根本不信任汪精卫。
近卫曾收到一份秘密报告,表示汪精卫给蒋介石写过信,表明要在投敌后,用三民主义影响日本,最终让日本统治者倒台,中国收回东北。
近卫认为,这份报告并不可信,但他心中还是有了疑虑,既然汉奸能投靠日本,那么形势一变,就可能迅速背叛日本。而日军更是认为,中国人,不可信。他们不但不愿扶植汪精卫的伪军壮大,甚至处处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