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北京西郊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组宏大的建筑组成。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又因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故有“夏宫”之称。
火烧圆明园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联军经天津向北京进军,9月18日通州谈判决裂,21日八里桥决战。9月22日,咸丰皇帝闻听英法联军已向京城逼近,顿感不妙,惊慌失措,急忙带着慈禧,慈安及皇子等,在数十名大臣及太监、宫女的护卫下,由圆明园出长春园大门后向东而行,经万泉河上的大石桥,过清河镇,出古北口,如丧家之犬般仓皇地朝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方向逃窜。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此时,在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奋勇迎敌,“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次日上午,率领英法联军侵华的四个头目额尔金、格兰特、葛罗和孟托邦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开分赃会,“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随后,侵略军开始了疯狂的掠夺。最初只是英法联军恶狼般地吞噬园中的金银财宝和名贵的艺术品。但很快额尔金觉得掠夺并不能彻底摧毁这座华丽的宫殿,于是借口英法被俘“侨民”受到清政府的“戕害”,公然声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生极大的震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